探究黄河流域生态地质环境变化的奥秘——2024年黄河全域科学考察侧记

来源:陕西日报 2024-10-08 11:00

31b89db04eb7c76163797cd3ebcc056e.jpeg

2024年黄河全域科学考察上游科考队员考察高寒湿地。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张梅

“在这一个多月里,科考队员围绕黄河上游水源安全、中游屏障安全、下游防洪安全开展了细致的考察调研,系统梳理了其中关键科学问题。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为服务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24年黄河全域科学考察总队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金章东介绍。

2024年黄河全域科学考察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长安大学、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大学等单位开展。9月13日,2024年黄河全域科学考察圆满完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区别于以往的科学考察,黄河全域科学考察涉及生态、水文、地质、地貌、灾害、交通、文化旅游等多个学科领域,由多学科领域专家参与,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开展全域性的考察调研,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咨询。”9月26日,金章东说。

为进一步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2024年黄河全域科学考察以“上游水源安全、中游屏障安全、下游洪水安全”为主题,以“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安澜和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科学问题,以上游地质灾害和水源涵养、中游极端事件与生态屏障安全、下游悬河发育与社会影响为考察重点。通过30余天的考察,黄河上、中、下游3支科考队伍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巨型滑坡灾害的高发区。“在此次科学考察中,上游科考队完成了对重大灾害点、巨型滑坡、重要湖泊、支流和湿地的考察,在巨型滑坡风险和水源涵养功能方面取得较为全面的认识。”2024年黄河全域科学考察上游队负责人李振洪介绍,考察发现上游某些区域地质灾害频发,部分大型滑坡目前仍处于持续性蠕变之中,危险程度高,安全隐患大。

“如遇强降雨或地震,滑坡体可能大量涌入黄河,有可能堵塞河道,对黄河上游地区造成严重威胁,应当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监测。”李振洪说。

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泥沙来源区和水土保持治理重点区。中游科考队完成了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极端暴雨洪水灾害、黄土地质灾害链、重大水利工程、水土流失重点区的考察,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志丹县暴雨洪水致灾成因、泾河上中游水土流失特点等方面取得较为深入的理解。

“极端事件是当前影响黄河中游生态屏障安全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当前,泾河上中游土壤侵蚀严重、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主要是泾河上游重要支流马莲河水土流失严重。”2024年黄河全域科学考察中游队负责人王云强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黄土高原沟谷型城市未来可能面临暴雨洪水灾害的风险加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风险防范,提高排洪设施的科学设计和泄洪能力。”

黄河下游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和防洪关键区。下游科考队详细调查了下游悬河发育及洪水风险状况,黄河现行河道、东营近现代流路、历史故道、冲积平原区地质剖面以及考古遗址,获得黄河下游悬河发育及洪水风险状况第一手资料。

“我们考察了黄河5000年以来河道流路摆动改道和演变特征,初步认识了黄河‘千年—百年’尺度洪水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024年黄河全域科学考察下游队负责人冯兆东介绍,“在当前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如何管控风险、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是下一步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这些有关过去、现在洪水与人类社会影响的关系认知,将为未来洪水风险管理提供历史背景、科学依据和实际指导,为黄河下游长期安澜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黄河全域科学考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彭建兵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安芷生联合发起,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黄河科学研究院联合资助,2023年7月至8月完成了第一次黄河全域科学考察活动。此次为第二次黄河全域科学考察活动,在2023年考察的基础上针对影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