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 路生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来源:央视网 2024-09-27 16:25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75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今天(9月27日)为您介绍“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路生梅是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退休医生。1968年,年仅24岁的她从北京第二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首都医科大学毕业。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她告别家人只身前往陕北,从此扎根在那里,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从青丝乌发到鬓染霜花,路生梅用超过半个世纪的坚守诠释着医者仁心。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故事。

早上七点半,路生梅就出发前往医院。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周一、三、五,她都会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佳县中医院开展义诊。退休25年,路生梅仍然坚守在医务工作一线,从未懈怠。

去医院的路上,不断有热情的居民跟她打招呼,在佳县生活了超过半个世纪,路生梅早已和他们结下了深厚情谊,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是同行和远近乡民对她的一致评价。

花最少的钱让当地百姓得到好的医疗服务,正是路生梅的毕生所求。早年前的佳县,人们生活和医疗条件都很艰苦,路生梅所在的县医院仅有两排窑洞,医疗观念更是落后,一次出诊经历给了路生梅极大的触动。

“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回忆道:“大概来这儿的第二年,有一次出诊,我看到妇女生孩子用旧法接生,用家里的剪子剪脐带的悲惨情状,那一刻我真的特别难受。我就想,这里世世代代的妇女和儿童,因为卫生方面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那时候真的感觉到,这个地方真的需要我们这些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医学生,我要用我的新观念、新理论改变这里的面貌。”

“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我要扎根佳县,为党工作50年”,路生梅将这句承诺郑重地写进了入党申请书。为了践行承诺,她开始在当地大力推广新式接生方法,并定期举办育儿知识培训班。在她的努力下,佳县新生儿及儿童疾病致死率开始显著降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和路生梅一起奔赴边远地区的同学们陆续调回北京,路生梅也得到了前往北京协和医院深造的机会。这对她而言,不仅能让自己的医术更加精进,也为将来调回北京创造了条件。

“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表示,一位在全国最基层、最贫困的县级医院的医生一下到了最高学府去进修,这中间差距很大,要付出好多努力的,所以我特别努力。

在一年多的进修时间里,路生梅优异的表现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还主动帮她争取调回北京的机会。然而,一想到对佳县人民的承诺,还有她在陕北温馨的小家,路生梅打消了调回北京的想法。

从北京完成进修后,路生梅回到佳县,四处奔走筹措资金,推动当地医院儿科的建立。在她的努力下,1984年,佳县人民医院终于有了独立的儿科,路生梅担任儿科主任。上任后,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医生、护士的医技和医德教育,从写病历开始就严格要求。在路生梅看来,这不仅医生基本功的体现,更是对患者的尊重。

佳县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高世悦表示,路主任用红笔把病历都给改了,改了医生再写,一份大病历她要改好几次。她给我们讲,对待病人要认真负责,这就是大夫的基本功,必须要认真。

1999年,路生梅正式从工作岗位上退休,然而她却依然坚守着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继续为患者看病。除了每周在医院义诊,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患者还会主动上门求医。在佳县,不少人都知道路生梅的电话和住址。

患儿家属崔巧楼说:“她有时候还不在门诊,我们可能就找到她家里去,人家也挺和蔼地让你们坐下,给娃娃再看一看,拍拍背,看看口,最后看看化验报告。她就写上那么两三样药,也用不了多少钱,就几块钱或者有时候十几块钱。两三天后,这个娃娃基本就治好。”

2018年,是路生梅来到佳县的第50个年头,她也终于兑现了当初的诺言。不过她为佳县百姓服务的脚步,却依然没有停歇。退休后的20多年来,经她义诊的患者累计超过10万人次。

“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表示,不是说她有多么伟大,就是事情赶事情,时代赶时代,她留到这里。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把佳县当成自己的家,这里需要她,她就在这儿待下去。

路生梅: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

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路生梅从芳华到白发,从“小路大夫”到“路奶奶”。退休至今,路生梅仍然一直坚持义务接诊,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路生梅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半个佳县的人都找路生梅看过病,她就是佳县人的亲人;而路生梅的承诺也从“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延续为“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