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阴凤堰梯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来源:新华社 2024-09-04 07:54

汉阴凤堰梯田(资料图片)

9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传来喜讯,陕西汉阴凤堰梯田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获授牌。这是继2016年郑国渠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陕西水利又新添的一张世界级“金名片”。至此,陕西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4处。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主要包括堰坪梯田、东河梯田和凤江梯田,总面积达5.2万余亩,距今逾1800年,这里北依秦岭,处于中国南北分界线的边缘,是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梯田。凤堰梯田集“田、渠、塘、溪”为一体,构成了完备的梯田灌溉系统,是水利开发利用的经典之作。整个灌排系统由蓄水、引分、分水、排水系统组成,通过水库、塘坝、支渠、毛渠自上而下自流灌溉。区域内有黄龙洞河、东河、冷水河等小河流,均属汉江支流。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4条山溪水为梯田灌溉主要水源,水流长年不断。梯田通过设堰开沟挖渠、开凿分水口等微地形的营造,控制径流,进行水量分配和流量调节。以汉阴凤堰梯田为代表的古代灌溉工程体系,依山就势,排灌体系完善,充分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水灌溉、农业耕作技术的演变。

村民在梯田间劳作(资料图片)

自2023年以来,陕西省水利厅、安康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凤堰梯田申遗工作。陕西省水利厅将凤堰梯田申遗列入2024年陕西水文化建设重点工作,积极协调,加强对各环节工作的具体指导。安康市、汉阴县分别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申遗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安康市、汉阴县、汉阴县水利局主要领导多次召开申遗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各方推动史料挖掘,遗产区道路整治,工程本体渠、塘、溪、田整修,场馆建设及宣传展示等,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全力推进申遗工作。

据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是国际灌排委从2014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此次公布的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我国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等4个工程成功入选。

陕西汉阴凤堰梯田 (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彰显我国治水智慧

水利灌溉,是农业文明的重要支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则是一部“流动的历史”。

北京时间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5届执行理事会上传来喜讯,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我国有4项工程成功入选。

新增的4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分别是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8项。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灌溉大国。地域及气候条件的独特性,造就了我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类型的丰富性和每个灌溉工程的独特性。

此次新入选的遗产有何特点?又蕴藏着哪些传承古今的治水智慧?

特色浓:沙漠地区的古老灌溉智慧——

坎儿井是新疆各族劳动人民为适应极度干旱和高蒸发量条件而创建的引出浅层地下水进行灌溉的古代水利工程。

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构成。暗渠用于集水与输水,素有“地下运河”的美誉。现有考古研究证实,吐鲁番坎儿井至少拥有600年以上的历史。

韵味足:水文化里的融合美学——

徽州堨坝—婺源石堨(联合申报)是从古徽州文化中传承下来的砌石引水堰坝类型的水利工程。徽州全区现存古堨坝500余座,其中500年以上古堨坝5座;婺源县现存坝长5米以上、水位上下高差0.8米以上的石堨共计2052座,其中百年以上的有1181座。

古堨营造的优美水景观与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古道、宗祠等遗址遗存融合一体,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生态美:借自然之力诠释生命共同体——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汉阴县,灌区面积约5.2万亩。历朝历代的汉阴先民顺山地之势,借自然之力,形成了以凤堰梯田为代表的“田、渠、塘、溪”灌溉体系。

从汉阴的凤凰山水源涵养林、山溪梯田到山塘湿地,分布在一千多米的垂直空间里,生产、生活、生态和谐运转,完美诠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设计妙:“立体化”实现效益最大化——

秀山巨丰堰始建于清代,灌溉工程体系为有坝引水,其“立体化”灌溉工程体系是适应丘陵山区灌溉需求的典型工程规划。

渠—河立交、渠—渠立交、渠—路立交成为灌溉效益充分发挥的关键工程,三拱桥区域更是出现渠—渠—河三层立交,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仍在使用的砌石渡槽拦河坝,保障了灌区水资源实现“高水高灌、低水低灌”,实现最大灌溉效益。

我国目前38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是为了适应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当地民众需求而诞生的。

如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目前海拔最高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又如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其历史悠久、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经济效益突出、自流灌溉面积广等特点享誉中外。

此次,我国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里再度扩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璀璨的农耕文明、灌溉文明,也为保护传承灌溉工程遗产提供了更大的契机。

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解读工程历史演变背后的科学元素,总结可持续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保护、传承与发展,助力水利高质量发展。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这些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将在新时代持续焕发生机。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