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可以免费参观了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4-08-08 08:01
媒体记者感受“大风”。
即日起,公众可以线上预约免费参观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了!8月7日,记者现场体验“地震”“大风”,进行“翻车测试”学自救……
体验“地震”“大风”
8月7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举行媒体开放日体验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活动。
“大家知道吗?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七类?”来到位于西安曲江新区翔鸿路1号的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走进灾害科普区,讲解员向大家提问。记者看到,大屏幕滚动播放着人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灾害场景,屏幕右侧写着自然灾害的种类,即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灾害和海洋灾害。
随后,记者来到灾害实训区,讲解员介绍道,这里主要包括灾害剧场、综合实训、大风暴雨体验和救援物资展示等内容,通过视听模拟、现场操作训练等体验式教学,达到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及能力。
记者走进模拟地震小屋,随着模拟开始,轻微的摇晃逐渐增强,小屋内的空气仿佛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记者感受到脚下的地面在颤动,随着震动的加剧,墙壁上投影模拟的教室内,书桌发出碰撞声,书本滑落,教室墙壁上出现裂缝。当震动达到顶峰时,强烈的震感让人站立不稳,需要抓住屋内的扶手防止摔倒……
体验完模拟小屋后,在讲解员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不远处的展区,专门有“地震震后现场”,原本完整的街边商铺如今面目全非,门牌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钢筋骨架裸露在外,墙体破碎,砖块散落一地,有的还被巨大的冲击力抛向了远方,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废墟之海”。
随后,记者又进入“大风体验”小屋,起初,只感受到微风拂面的轻柔,但是,随着风力逐渐增强至五级水平,这种体验也随之变得生动而深刻,乱了头发,迷了眼睛……走出小屋,旁边的大屏上还可以看到刚才体验大风时的画面。
4D影院:感受灾难现场学自救
在4D影院门口,工作人员让参与观影体验的人们戴上专门的眼镜。“请大家在座椅上坐好,系好安全带。”随着工作人员的提醒,画面中先后出现地震、洪灾、火灾等情景。观影人员通过环幕和动感座椅特效,身临其境地感受灾害发生现场、形成原因,并学习自救互救技能。
“别让一杯酒带你走上不归路!”在拒绝酒驾模拟体验道具旁,还有“翻车测试”体验,记者与另一位体验者分别坐在车辆的主驾驶位与副驾驶位。在模拟情境中,随着车辆的侧翻,记者深刻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恐、无助以及身体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不适,身体随着车辆的侧翻而剧烈摇晃,在汽车来回翻转90度时,记者感觉到头晕目眩。
“在车辆侧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系好安全带,人体可能会与车内的硬物发生碰撞,从而受到伤害。”讲解员指着展区陈列的科普知识说,无论是驾驶员还是乘客,在乘车时都应正确佩戴安全带。尤其需要提醒的是,上车系安全带也有学问,记得调整高低,如果太高,紧急情况下收紧时容易勒到脖子,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太低,则可能无法完全限制身体向前冲。安全带系上后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大概留有两根手指的空间比较合适。此外,尤其要注意被忽视的后排中央位置。
在自救互救区,有红十字起源、救护技能及应急处理。让参观者学习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的初步分析判断,现场体验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急救措施。
科普宣传避灾自救知识 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技能
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馆长王琛说,该馆是一座以西安地理地域特性为基础、以地球空间全视觉为主题,全方位面向公众科普各类地域灾害、宣传各类避灾自救知识、提高公众社会安全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科学技术展馆。
科普馆占地约27亩,总建筑面积为13890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科普馆、室外培训演练场地等基础设施。馆内展陈面积约为8817平方米,由序厅、自然灾害区、儿童体验区、公共安全区、自救互救区、4D影院、临展区等展厅组成,涵盖气象、地震、洪涝、交通、消防、日常安全等内容。
为了创新体验模式,通过运用VR、AR等科技手法,动感影院和大型场景复原,帮助参观人员了解各类灾害的成因,提高认识灾害的能力,掌握避险逃生的技能,是社会公众认识和学习防灾、减灾、避灾知识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即日起,想来参观科普馆的公众可以提前预约参观。预约电话:029-81216727,还可以在“西安应急管理”公众号上进行预约。该馆开放时间:9:00-17:00;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参观,周一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