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舞姿生动、“斜红妆”妖娆妩媚……一晚唐墓葬发现多幅珍贵壁画

来源:西安晚报 2024-07-27 08:14

78cb654108a9a0a695a6abcafbac4f9f.jpeg

墓室东壁壁画

331d10332fbfe9d32b981362992c7df7.jpeg

墓室北壁备茶图

黑白色小狗蹦蹦跳跳、舞者舞姿生动、“斜红妆”妖娆妩媚……日前,我省考古工作者发布了一座破坏严重的晚唐时期砖室壁画墓的发掘情况——发现了一批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的壁画,与此前发现的其他晚唐时期壁画差异较为明显,实属罕见,对研究唐宋之际壁画题材及风格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壁画内容丰富而精美

2021年至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白杨寨村南进行考古发掘工作时,在发掘区东南部发现了这座晚唐时期砖室壁画墓。该墓为竖穴墓道穹隆顶砖室墓,坐北朝南。整体平面近“刀”形,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该墓虽破坏严重,没有出土器物,但其规模较大,甬道及墓室部分壁画保存较好,内容丰富,颜色鲜艳,为近年来所罕见。

墓道北端两壁涂有白灰,上部白灰面已大部分脱落,下部残留有少量壁画,根据残存画面推断东壁为青龙图、西壁为白虎图,画面较为紧凑,青龙、白虎以黑彩为主,毛发和鳞片处涂有红彩。东壁壁画可分为两幅,壁龛南侧自南向北由引路童子图、牛车图、骑马仕女图组成,壁龛北侧为侍女图。

引路童子图画面保存较差,仅可见一向南行走的人物形象,上半部已不存,童子身穿赭红色开衩袍服,黄色内衬,腰系黑色腰带,脚穿线鞋。牛车图牛车仅残存下部。骑马仕女图白马右前蹄抬起,左前蹄直立,臀部系明黄色鞧带(套车时拴在驾辕牲口屁股上的皮带)。

侍女图位于壁龛北侧,绘有两侍女,其中一侍女面向南,微微弯身侧立,发饰处残缺不全,发型是垂发堕马髻,面部的妆容很讲究,是当时很流行的“斜红妆”,也就是元稹诗里描述的“莫画长眉画短眉,斜红伤竖莫伤垂”。据介绍,此“妆”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流行于初唐,一般涂在鬓部到颊部之间,形态或似伤痕、卷叶、弯月。

西壁壁画也分为两幅,壁龛南侧为抬担出行图,自南向北由引路童子图、八人抬担图、骑马仕女图组成,壁龛北侧为侍女图。

引路童子图可见两个童子,两童子右手均持一弯头杆子,可能为马球杆;左手均持一红色球形物体,可能为马球。八人抬担图由八人一担组成。骑马仕女图,担子北侧为两个骑马仕女,与抬担四人互有遮挡。侍女图位于壁龛北侧,绘有两侍女,均面向墓室侧立。

墓室损毁较为严重。墓室北壁仅残存东部约三分之一,画面可分为两幅,上部主体为备茶图,其下为奔犬图。备茶图由一桌一侍女组成,侍女手持一带盖白瓷执壶,前方为一风炉。奔犬图为一只黑白色小狗,嘴张开,颈部系有一个白色铃铛和一明黄色绳子,前爪前扑,后爪抬起,尾巴翘起,呈奔跑状,应为“拂秣犬”,原来,这是一种古代中国的名犬,‌最早驯养于古希腊,‌属于尖嘴丝毛犬。‌在唐代,‌这种犬因其聪慧和可爱的形象而受到宫廷的喜爱。

墓室西壁为分屏帷帐图。墓室东壁是十个人组成的乐舞图,以一个抬着袖子的女舞者及拿着钹的舞者为中心,其他乐手于左右两侧对称分布,舞姿生动。

墓主人或为刘弘规子辈刘行深

墓葬年代如何确定?考古人员介绍,由于该墓没有出土墓志及其他器物,考古人员仅能从墓葬形制、壁画内容、与周边墓葬关系等对墓葬的年代及墓主身份进行判断。

从墓室形制上看,该墓为弧方形砖室墓,年代应该属于晚唐时期的较晚阶段。从壁画内容上看,八人抬担形象与五代李茂贞夫人墓中的八人抬轿形象几乎相同。从乐舞图来推测,乐伎均为站姿,乐器有笛子、拍板、大鼓、铜钹,女舞者所跳舞蹈也只是简单的抬袖踏足,根据对唐乐舞图壁画的研究,本座墓葬年代应为晚唐时期。

墓主人又是谁?首先,该墓是晚唐时期规模较大的砖室墓,且绘有精美的壁画,墓主身份应较高。该墓使用了石板棺床,在晚唐墓中较为罕见,专家研究认为使用石质葬具的墓主一般身份都较高,而晚唐时期由于宦官受皇帝宠幸,拥有特权,使用石质葬具较多。白杨寨墓地此前发现有中晚唐时期的家族墓地,墓主为权宦刘弘规夫妇及其孙辈成员。本次发现的这座晚唐壁画墓位于该家族墓地中部,墓主应为刘弘规子辈,宦官的子辈应该是他蓄养的假子。

“该墓的墓主应为刘弘规子辈中成就较高的一位。”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刘弘规子辈成员的墓葬均未发现,但根据刘弘规墓志及神道碑记载,刘弘规共有子五人,其中刘行深地位最高,曾任枢密使、左神策军中尉等官职,“本次发现的这座墓正是一座等级较高且年代较晚的晚唐时期墓葬,这就与刘行深的生平及身份基本吻合,对于研究唐代家族墓地的排列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