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篇章》今天聚焦陕西、甘肃、青海

来源:CCTV4《中国新闻》 2024-07-15 10:04

今天《中国新闻》(12:00档)特别节目《改革开放新篇章》,把目光转向中国的西北,这一期带您走进陕西省、甘肃省和青海省。这三个省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古代丝绸之路以及当代“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路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时代发展机遇广阔、高质量发展动能十足。在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上,这三个省谱写的新篇章各有各的精彩。

【改革开放新篇章】之【陕西篇】

图片

千年之前,行走在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商队,承载着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和文明交流。千年后的今天,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中欧班列呼啸穿梭,跑出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加速度”,也助力陕西以全新的形象走向更大的世界舞台。

“+西欧”线路:欧亚贸易的“黄金通道”

《改革开放新篇章》之《陕西篇》记者走进西安浐灞国际港,这里是中欧班列(西安)的集结中心。

在一列由55节车厢组成的专列上,装满了产自陕西的新能源汽车零配件,这些零配件将在10天之后,运抵乌兹别克斯坦。

这里有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中欧班列(西安)云舱系统”,可以理解为“中欧班列版的12306”。

这里还创造性地推出了“+西欧”线路的开通。比如在延安,从去年开始,优质的苹果就能通过“延西欧”运往国外,从采摘到当地消费者吃到嘴里,最快只需要10天时间,而全程冷链运输,更是保证了果品的新鲜。

“+西欧”线路如同一条条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将“中国制造”源源不断汇入贸易大通道,也让陕西迈向对外开放的前沿。

图片

图片

【改革开放新篇章】之【甘肃篇】

图片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甘肃,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路段,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文化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大省。打造文化精品,激发创新活力,成为甘肃的一大着力点。

打卡甘肃那些不得不看的“显眼包”们

以甘肃省博物馆为例,近年来,不断研发各类文创产品,以铜奔马为原型的文创IP频频火出圈。

《改革开放新篇章》之《甘肃篇》,记者带领我们一起去打卡甘肃那些不得不看的“显眼包”们,看看甘肃的文旅融合又新增了哪些不一样的打开方式?

今年6月中旬,刚刚开馆营业的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在原有文创产品的基础上,拓展出了咖啡烘焙、艺术书店、文艺展览等多种功能。文创产品好吃、好看、好玩,让游客将独特的甘肃记忆带回家。

在敦煌,沙漠旅游的业态更加丰富。滑翔机、直升机、骑骆驼、旅拍,各类体验项目让游客应接不暇。还有浪漫的星空演唱会,成为沙漠中不得不打卡的特色项目。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改革开放新篇章】之【青海篇】

图片

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青海承担着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重任,利用新能源优势,培育新的发展势力,则成为青海的一大着力点。

“追逐太阳的镜子”

眼下,在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青海省海南州塔拉滩光伏园区,一座年发电量2.3亿度的光热电站正在紧张建设当中,《改革开放新篇章》之《青海篇》记者走进施工现场,近距离观察那些“追逐太阳的镜子”——定日镜。

定日镜的镜片,虽然如同我们家里常用的镜子,但家用镜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为75%左右,而定日镜的反射率可达94%以上。8片这样的镜片可组成一个30平方米的定日镜,每一面定日镜都可以通过高精度的控制系统,像向日葵一样,精准地追随阳光的变化。

定日镜首先会把阳光集中到集热塔,再通过热交换系统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推动发电机进行发电。

塔拉滩光伏园区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装机容量光伏发电园区。

光伏、光热、风力等新能源发电站和水力发电站,在青海构建成一整套的纯清洁电力体系。

来自青藏高原的阳光,在这里变为电力,点亮了千里之外千家万户的灯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改革开放新篇章】之【老外的“中国梦”】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选择在陕西、甘肃、青海三省生活和工作。他们在这里体验到了绚丽的丝路文化、丰富的地域文化,以及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这里也成为他们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

“我觉得我还是个西安人”

2018年,一个孟加拉国家庭怀揣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来到古城西安安居乐业。

爸爸穆萨是西安欧亚学院的老师,妈妈莉娜在陕西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儿子阿福,再过不久就要升入小学四年级。

作为全校唯一一位外国小朋友,几年下来,阿福的中文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爸妈,很多时候,他都在一旁充当着小翻译。

阿福常常在地球仪上寻找着西安和达卡,孩子眼中,西安和达卡,中国和孟加拉国,相隔并不遥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到中国是个聪明的选择”

阿尔弗莱德,则来自更遥远的国度——非洲西部的利比里亚。那是一个海洋国家,但他来中国后却选择了内陆省份甘肃省,在省会兰州市定居。

目前阿尔弗莱德在一家青少年篮球训练机构担任教练。虽然到兰州只有一年时间,但他却深深爱上了这个地处中国内陆、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

阿尔弗莱德在不工作的时候,也会像当地人一样,在黄河边吹吹河风,喝一杯兰州特色饮品——三泡台。

他说,刚开始时家人担心我来中国,是因为他们被西方媒体灌输了关于中国的印象,他们认为我来了中国可能会受限制,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

阿尔弗莱德来到中国后,在跟家人的电话、视频通话中告诉了他们在中国生活的真实故事,还邀请亲戚到兰州来实地感受了他的生活状态,家里人的态度也渐渐在发生着变化。之前最反对阿尔弗莱德到中国,不断劝他去美国的叔叔也承认,到中国是个聪明的选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共建“一带一路”带动“汉语热”持续升温。

在青海民族大学,26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正在这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其中,来自巴基斯坦的马龙已经在中国生活五年了。

多彩的文化和便捷的生活深深吸引着他,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马龙看来,刚到中国时的他正是自远方而来的朋友。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国朋友的热情让他倍感亲切,也帮助他快速融入了在当地的生活。

留学期间,马龙参加了运动会、配音比赛等活动,游览了青海的大美风光,亲身体验了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文化习俗。

在马龙看来,一部手机解决生活问题,只是中国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马龙就要毕业了,他正在期待着自己心仪学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希望能够继续留在中国学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带一路”

不仅是经济纽带

更是文化的纽带、友谊的纽带

众多外国友人

如同“一带一路”上新的使者

他们的故事是“一带一路”倡议下

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写照

是个人梦想与“中国机遇”

相结合的真实见证

虽然他们都被称为“老外”

但在中国

他们却不是外人

7月16日

《改革开放新篇章》将走进

辽宁、宁夏和湖北篇章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