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籍珍品“活”起来 用短视频“叫醒图书馆里的宝贝”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4-07-05 08:23

5078d876bf4b3078bee27c282e6b6937.jpeg

西安外事学院图书馆馆藏明代《尔雅》刻本

3c61b29819858816ec0802ffc2b3a47a.jpeg

陕西省图书馆馆藏《古今图书集成》

古籍是承载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为努力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链”,今年4月23日起,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叫醒图书馆里的宝贝”全省图书馆馆藏古籍及珍品短视频征集。7月2日,获奖作品名单公布,共有50件作品脱颖而出,通过短视频这一创新形式,让深藏于图书馆中的古籍珍品“活”起来,与现代社会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古籍“活化” 文化瑰宝重焕新生

陕西省作为古籍保护领域的先行者,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始终致力于古籍的普查、整理、修复与推广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省古籍存藏单位达75家,藏量约10万种,共计100万册,其中13家单位162部古籍入选前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688部古籍入选《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所藏古籍及珍品上起魏晋南北朝,下至宋元明清,有数不清的善本古籍、珍稀文献、历代碑帖、名家书画、佛教藏经等珍藏。然而,由于古籍的保存条件严格,这些“镇馆之宝”往往难以与普通民众接触。

记者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本次活动得到了陕西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积极响应,共收到43家图书馆(其中39家公共图书馆,4家高校图书馆)短视频作品50个。通过陕西省图书馆微信视频号平台、陕西省图书馆抖音平台、“三秦最美领读人”微信视频号、陕西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同步发布展示,让很多不曾为人所知的图书馆“镇馆之宝”,直观地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引发了一股“古籍热”。

经过严格评审,《古今图书集成》《诚一堂琴谱》等10个作品荣获一等奖,《洪武正韵》、陕西文学资料全集等15个作品摘得二等奖,另有25个作品获三等奖,5个作品赢得网络人气奖。陕西省图书馆、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荣获优秀组织奖。

花式“晒宝” 古籍之美跃然屏上

“各位乡党,大家知不知道咱们中国古代人都吃些啥?跟我去古籍里看看吧,这是一部陕西省图书馆收藏的珍贵古籍,雍正铜字版《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雍正年间,总共5000多册,我给大家称了一下,一册就有250克,5000册就是1.25吨,1.25吨的知识啊,老铁们!《古今图书集成》是个百科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5000多册书被分成很多门类,大的门类叫‘典’,比如草木典、禽虫典、神异典、食货典,这食货典里面又分了各种‘部’,分门别类地讲咱们中国古代美食,比如米部、糠部、饭部、粥部、糕部、饼部、粽部……多达29种,是不是很丰富……”

记者发现,本次各图书馆精心制作的“晒宝”短视频作品,从文案构思到影像呈现,再到配音创意,无不透露出对文化遗产的深刻理解。

此次获得一等奖的陕西省图书馆推荐的《古今图书集成》,是雍正四年至雍正六年(1726—1728年)内府铜活字印本,由清陈梦雷主编,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2008年,此套书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视频中,年轻女子亲切的陕西方言,瞬间消除了古籍和现代观众的距离感,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达了情感,让古籍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活了起来。

“最近各个图书馆都开始晒宝了,你们碑林馆有啥宝贝?有宋代的经书吗?我们没有。有明代的刻本吗?没有。有清代的琴谱和县志吗?不好意思,我们还是没有。那你们有啥?我们有好多好多的碑帖……”碑林区图书馆“欲擒故纵”的“凡尔赛”式晒宝,令人莞尔。这里收藏了自秦至明的名家碑帖,包括李斯、张芝、王羲之、颜真卿等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共计1100余册。轻松诙谐的晒宝方式,既展示了图书馆的特色,又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我们期待以宝会友,欢迎广大书法爱好者来馆观赏临摹,赴千年文化之旅,领略书法艺术之魅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图书馆,浩如烟海的古籍存藏中,有这么一部《诚一堂琴谱》,它由清代虞山派琴家程允基与族弟、子侄共同参校编成。《诚一堂琴谱》属于古琴谱,也是乐谱里的一个另类,翻开它,你会好奇那些似字非字的符号……”

除了珍贵的古籍善本、碑帖外,此次晒出的宝贝中还有地方文献、经卷、古琴谱、古地图,以及各类珍贵手稿和艺术品等。《古今图书集成》《万国舆图》《钦定大清律》《锦绣万花谷后集》《古文渊鉴》《洪武正韵》等一大批古籍及特色馆藏,通过创新解读的方式跨越时空界限,与当下建立了连接,使得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它们的独特魅力。

数字赋能 全民阅读热情高涨

数字化桥梁,不仅让这些“镇馆之宝”的魅力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大众,更激发了图书馆界对于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全新思考。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锦绣万花谷后集》和西安外事学院图书馆的《尔雅》刻本,已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转化为电子格式,读者可通过网络终端,一阅古籍的容貌和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不仅聚焦于古籍,也邀请建馆时间较短、古籍藏量较少的图书馆分享各自的特色馆藏。榆林市吴堡县柳青图书馆与柳青文化园推荐的陕西文学资料全集,便是其中的亮点之一,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陕西文学与文化的窗口。

短视频不仅成为了古籍的展示平台,也成为图书馆自我推介的舞台。“榆林市星元图书馆原名榆林县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1983年由榆林籍爱国港商胡星元先生捐资50万元在原址上重新修建。同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星元图书楼,现藏有古籍及民国文献6076册,其中1911年以前古籍3607册……”榆林市星元图书馆在介绍《钦定大清律》的同时,就借机讲述了自身的“前世今生”。

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叫醒图书馆里的宝贝”活动不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更激起了全民阅读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据统计,活动期间,专题视频号吸引了17.24万次的播放,收获了3.94万次的转发、点赞与留言,共计21.18万人次沉浸在这一场古籍与近代经典的视听盛宴中。

“叫醒图书馆里的宝贝”,唤醒了沉睡的古籍,也为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鼓励各图书馆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利用数字化技术,让更多的古籍“活”起来,走向更广阔的公众视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