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渭水岸边的新生活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6-27 14:48

9a963dde-9a1c-4a65-9302-20dd34e1a85e.jpg

六月二十五日,航拍的渭河咸阳城区段,宽阔的河道两旁建有体育场和健身步道。

本报记者 张乐佳文/图

6月25日,晴空万里。渭河咸阳城区段河面干净,碧波荡漾,河道两岸的千亩花海姹紫嫣红。绿化人员穿梭其间,忙着给花草浇水。

60岁的吴凤启已在此从事绿化工作5年。“以前这里是一片光秃秃的滩地,现在植物多了,一年比一年绿。”吴凤启感叹。

悠悠渭水穿城而过,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带来了防汛抗洪、河道治理等方面的难题。

为了让母亲河重现光彩,近年来,咸阳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持续开展渭河岸线整治、防洪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渭河咸阳城区段续建工程,进行水面景观建设和滩面生态治理。治理后,渭河咸阳城区段总长度16.82公里,水面面积10780亩。良好的环境,为依水而居的群众带来了新生活。

记者漫步河边,只见一座长300米、高4米的大坝立于水中,气势恢宏。这是西北地区首座气盾坝。

“这座坝叫生态气囊支撑坝,俗称气盾坝,具有结构简单、升降坝速度快、维护费用低等特点,使用寿命可达50年之久。”咸阳湖管理处副主任岳力告诉记者,“气盾坝不仅能满足防洪防汛的需求,还能聚住水、留住水,可以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提升空气质量。现在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来此观摩,这里已成为平原地区河流治理的典范。”

立足保障防洪安全,渭河咸阳城区段续建工程突出“以生态治理为主,恢复河道自然属性,扩大水域面积,建设景观功能区”的设计理念,先后建成滩区防护工程6.91公里,实施微地形整理60万平方米,有力保障了当地生态环境安全。

“去年以来,我们采取‘聚住水、留住水、涵养水、用好水’的柔性治水理念,将一河两岸整体规划,全面实施了渭河咸阳城区段综合整治,开工建设了渭滨、古渡、钓鱼台3个片区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将这里建设成为集防洪、生态保护、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走廊。”咸阳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王振华介绍。

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如今渭河已经变成了咸阳一道“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亮丽风景线,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河。

在渭河咸阳城区段荷韵广场,秦腔自乐班的演员们在排演节目,嘹亮的歌声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在不远处的健身步道上,锻炼的人络绎不绝。

岳力介绍,如今,河两边已经建成文化运动休闲区及滨河湿地景观区,布设亲水栈道、花卉观赏、绿色体验、休闲健身、文化展示等功能区,建成了自行车道、健身步道以及篮球场、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这里逐渐成为咸阳城市文化及市民休闲活动中心,以及群众的‘后花园’。”岳力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让周边群众过上了新生活,也吸引来更多“新居民”。

渭河咸阳城区段优质的水源和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批不同种类的野生禽鸟到此繁衍生息。每到候鸟越冬时节,这里便吸引来卷羽鹈鹕、东方白鹳等对环境敏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此外,不计其数的白鹭、野鸭、鸬鹚等水鸟常常出现在水面上,反映出周边生态环境持续转好。

“我们持续开展绿化工程,目前,已栽植乔木、灌木2万余株,种植花卉、草皮等地被类植物66万平方米。”岳力说,“经过治理,渭河咸阳城区段滩面绿化覆盖率90%以上,这里已经变成了‘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

渭水之滨,生生不息。近年来,咸阳把治水兴咸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加快推进亭口水库、引汉济渭北塬城乡供水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引擎,按照“四水四定”原则,推动各项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十四五”以来,咸阳水利投资快速增长,民生水利提质增效,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资源管控能力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54.71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942.9平方公里,85.75万人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提高,综合治理河长68.4公里。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