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合阳县:劳动教育 点亮青少年“成长底色”

来源:西部网 2024-05-20 10:45

“五一”节后,各校园的学子们以劳动的方式向劳动节致敬,收纳清洁、走进田园、亲子实践活动……劳动已成为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学子的风尚。

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常有劳动习惯、常练劳动本领、常怀劳动自觉、常享劳动快乐、常尚劳动光荣”,近年来,合阳县各中小学立足区域劳动教育发展实际和学生成长规律,构建了常态化、地域化、特色化、全程化的劳动教育范式。

课程上新 劳动教育呈现新形式

建设劳动校园,健全劳动课程体系,强化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劳动课程资源是实施劳动课程的必要条件。

马家庄九年制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校长张晓锋说:“我们学校将学科教学融入劳动实践,形成具有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能增强劳动教育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让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劳动观念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生们正在拔草(本文图片由合阳县教育局提供)

效果上新 家校携手走新见实效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功能,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劳动教育,主体是学生,不同学段类型学生在认知、行为和心理等方面有所差异,所以各年级在设置目标时我们就确立了根植于学校和家庭的日常性、常态化劳动,按学生学段特征、年龄特点和体能状况等特点目标任务。”合阳县城关小学校长王键说。

查看蔬菜长势

在“五一”假期,合阳县城关小学将劳动教育贯穿在学生和家庭中。低年级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学会衣物分类、了解蔬菜、水果的特点,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感知劳动乐趣;中年级围绕认识不同的劳动工具、日常生活整理、做水果拼盘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高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走进厨房,洗菜、择菜、炒菜,在亲身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形式上新 劳动教育实践促成长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丰富的基地实践课程也是劳动教育的特色。多年来,各学校坚持“融合育人”,采用“学校+基地”共建模式,深入推进劳动课程改革,延伸课程体系“半径”。

合阳县城关中学、坊镇中学等校组织学生前往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参与实践劳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各项课程,走进种植园,施肥、疏花;走进烹饪操作间,掌勺、加盐……亲手体验烹饪的乐趣、合作的默契,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让学生喜欢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

学生们走进种植园劳作

基地上新 劳动教育开辟新场景

为了丰富劳动教育资源,近年来,合阳县各学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方式变革,利用地理优势,建设教育农场,推进主动式、沉浸式、融合式教学,形成“一校一品”劳动教育特色。

一块不足200平米的田地能做什么?新池镇南沟小学就是把这样一块地开辟成了劳动实践基地“童耕园”,新池镇南沟小学负责人介绍,这个劳动实践园设置了“知时节”“躬农事”“探习俗”等实践活动,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种下向日葵、萝卜、白菜等农作物,并全程参与翻地、施肥、选种、栽种、浇水、养护、收获等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中,家长不但能参与其中,还能见证孩子的劳动过程和成果。家长们欣喜地看到,平常穿衣吃饭都需要家长帮忙的孩子们,上学后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劳动,在劳动中收获快乐。

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认识各类植物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推动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的有效举措,合阳县各校园创新校园特色,以更强力度勤耕、深耕、精耕新时代劳动教育,让每个孩子更好地成长!

作者:雷敏

作者单位:渭南市合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