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纱厂:工人护厂迎接解放

来源:西安日报 2024-05-12 08:14

04e243d412d16e14dfc5550fdf2695d2.jpeg

西安大华博物馆内展出的老式纺车。

924c1d628b82a5a2d8de064e8b760c86.jpeg

航拍下的“大华·1935”文化艺术街区。

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251号的西安大华博物馆,前身是始建于1935年的大华纱厂。如今,这里青砖斑驳、老树苍劲,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定格的历史记忆。

这里曾先后三次被日军轰炸

1939年10月11日,大华纱厂的职工像往常一样在厂里上班,没人会想到,一场灾难正等待着他们。

午后1时许,天空中传来飞机引擎的轰鸣声,工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12架敌机就出现在厂区上空。伴随着尖啸声,炸弹、燃烧弹砸了下来。霎时间,原本整齐的厂房化作烈火中的残垣断壁,繁忙的厂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在这次轰炸中,大华纱厂工人死伤40余名,棉花烧去25000担,两座食堂、60多间房屋被炸毁。在大华博物馆里展示的老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生产车间被轰炸后只剩下钢架结构的厂房。

到了1941年,大华纱厂又先后两次遭受敌机轰炸。5月6日,厂内外共落炸弹20余枚,炸毁拆包机1部,燃烧棉花5000余斤,炸毁工人食堂一栋;12月2日,敌机又至,在厂内投燃烧弹4枚,击中棉花仓库,烧毁棉花1465包。

西安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工厂

大华纱厂不仅有着悠久的建厂史,还有着光荣的工人运动史。这里是西安地区党组织建立最早的工厂,也是西安工人运动的发源地。走进大华纱厂旧址,原来生产车间的侧面立着一块石碑,清晰镌刻着“中共西安大华纺织厂总支部旧址纪念碑”,背面的文字记录着大华纱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1938年春,中共西安市工委职工委派人到大华纱厂,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利用工人上下班在厂外吃饭的时间和他们聊天交朋友,以挑着筐子到工人宿舍收破烂为名,给他们送去宣传抗日的进步书刊,用各种形式启发工人觉悟,先后发展张荣、张志学等人为党员。

不久,张荣、张志学在织布车间建立了党小组和读书会。4月,大华纱厂党支部成立,张志学任支部书记。5月,细纱车间党小组成立,白桂荣任组长。6月至7月间,筒子车间、机修车间的党支部相继建立,这样,大华纱厂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上都建立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华纱厂的工人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罢工运动、复工运动和护厂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工人阶级地位改善,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8年,大华纱厂党组织以宿舍为单位成立读书会,组织工人开展读书活动。他们创办了名为“努力三日刊”的墙报进行抗日宣传;还成立了歌咏队,由党员白桂荣负责吸收各车间的积极分子参加,经常为本厂工人和周围群众演唱救亡歌曲《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有时还到医院为抗战伤员进行慰问演出。

1941年1月,因遭国民党特务破坏,大华纱厂党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工人英勇护厂迎接西安解放

1949年5月,大华纱厂地下党恢复了活动。西安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们对失败的命运心知肚明,就派了工兵来大华纱厂安装炸药,要毁掉厂子,留给解放军一个不再有生产能力的烂摊子。

在大华博物馆的展板上记载:1949年5月初,西安解放前的半个月,胡宗南计划撤退前在发电厂、火车站、大华纱厂、面粉厂等重要部位安放炸药,破坏西安的工厂和交通。得知这一情况,中共西安市工委研究商定了应对保护办法,上下都作了紧急部署。为防止国民党特务及工兵的破坏,大华纱厂地下党按照市工委指示,迅速组织了工人纠察队,分班日夜巡逻,加强戒备。

大华博物馆展示的工人纠察队袖章,铭刻着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1949年5月20日,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夺取咸阳、强渡渭河后,向西安进发。大华纱厂也面临着黎明前最黑暗、最紧张的时刻。5月20日清晨,胡宗南余部20余人,带着炸药包,企图闯进大华纱厂进行爆炸毁厂。工人纠察队迅速在厂南大门阻挡。胡宗南余部强行将南门的侧门炸开闯进厂里,寻找发电机等目标。工人们不顾个人安危,与胡宗南余部周旋。最后他们只炸毁了小部分水泵房后就匆匆逃跑,发电机等核心部位被保住了。

如今,斑驳古老的工厂车间里,旧时的纺织机器虽已不在,但建筑和管材还留有岁月的痕迹。大华纱厂已华丽转身,变身为一个以工业遗存为主题的建筑艺术街区,由织布车间厂房建筑遗存改建而成的大华博物馆。

■记者 闫珅/文 记者 郝钟毓/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