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坚守!91岁老教授仍坚持每周出3次门诊
来源:西安晚报 2023-11-04 07:59
许才绂在诊室看诊
岂曰老骥?犹奔千里。人生七十古来稀,但逾九旬的她依然奔忙在门诊第一线。她坚守医者承诺,坚信“良心比技巧更重要”,患者以性命相托,怎能不竭尽全力?
从小立志 机缘巧合成为一名医生
“胃镜检查没有瘤子,放心吧。”“那个息肉很小的,你不要担心。”“要注意饮食清淡,吃盐不要重。”……这是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消化内科门诊现年91岁的许才绂老教授在为一位位病人认真看结果、诊病,她用一句句轻柔的话解答病人的疑问,抚慰病人焦虑的心。
是什么精神,什么毅力,使一位91岁的老人仍奋斗在医疗第一线?带着这个疑问,11月1日,记者走进唐都医院。
在消化内科许才绂的诊室门口人来人往,有人肩上扛着行李,有人手里提着包袱,能看出,这是一些慕名而来的外地求医者。初诊、复诊、诊治、咨询……进门时还紧锁眉头的患者,在许才绂的耐心倾听和不厌其烦的解答中,心情渐渐舒朗,露出了笑容。
许才绂的履历很简单:1950年12月参军,1957年1月被分配到唐都医院工作,到现在已66年。
许才绂的少年时代是在长沙周南女子中学里度过的。周南女子中学在湖南赫赫有名,很多名人志士都是从这里走向革命的道路,杨开慧、蔡畅、向警予、丁玲都是这所学校的骄傲。学校校长经常为学生们讲述革命的故事,鼓励她们为国争光。所以,许才绂从小就立下志愿,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1950年12月,中央决定在湖南、湖北两省挑选200名学生参加抗美援朝,其中湖南有140个名额,周南中学就有30个名额。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校园,“当时那个兴奋呀,就觉得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许才绂说,她都不敢相信自己离梦想这么近,心想“我是在做梦吗?”,咬一下手指,生疼,赶快报了名。等白天的报名工作结束后,许才绂才开始忐忑不安,“我能被选上吗?”透过宿舍楼的窗户,好多灯都亮着,许才绂想,肯定是其他报名的同学都在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她默默祈祷:“让我成功吧。”
没多久,18岁的许才绂如愿登上了北上的列车,但列车并没有向朝鲜战场的方向驶去,而是在大连停下了。许才绂和同学们被告知中国急需医疗人员,她们来这里的任务是学习医疗知识。从此,许才绂在大连医学院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学习生涯。
“当年没去成朝鲜战场,遗憾了很长时间,后来慢慢释然了。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一样能为军、为民服务。”
带领科室 总结出值得推广的经验
1957年元旦,完成学业的许才绂被分配到唐都医院。系统的理论学习加上自身努力,许才绂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消化内科刚建科,她就被任命为科主任。当时科里只有5名医生,医疗、教学任务很重,许才绂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亲自抓落实,总结出很多值得推广的经验。
在许才绂看来,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医生的查房至关重要。“如果因为查房不细,没有抓住病情的关键,那是我们的失职。”为了更好地带教,许才绂总结出一套查房机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循序渐进……安排得井井有条。渐渐地,消化内科的查房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每逢许才绂查房,其他科的医生也跑来听,医院还特地举办消化内科查房示教活动。消化内科在医院一时名声远扬,床位也由35张增加到50张,在内科系统中名列前茅。
曾有一个十几岁的男孩,上消化道反复出血,父母带他跑了很多家医院,做了无数次检查,始终没有结果。住进唐都医院消化内科后,许才绂仔细研究了男孩的就诊病历,考虑为小肠血管畸形,于是立即对男孩进行血管造影,果然看到小肠上面的血管像一团毛线似的。经过治疗,男孩很快康复了。“正确的诊断才有正确的治疗。”许才绂经常这样对她带教的学生说。
多年从事科室管理,许才绂说自己性格变了,她不再是那个文静柔弱的“湖南妹子”,成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军人。有一次,她在办公室听见外面吵吵嚷嚷,就出去问个究竟。原来是一名护士和病人家属话没说对,吵了起来,随后,许才绂弄清了事情的原委,非常严厉地批评了那名护士。许才绂认为,作为医护人员,一定要有职业所赋予的同情心和爱心,要理解患者和家属。还有一次,一个病人挥舞着拳头要打医生,好多人围观不敢劝,都觉得这人“二杆子”脾气蛮不讲理。许才绂来了,二话没说迎着患者的拳头冲了上去:“你来医院也不是为了打人,有什么事找我,我是许才绂。”正抬拳准备打人的患者听到是许主任来了,拳头缩了回去,蹲在地上哭,说自己住了好长时间院,病没治好,还花了很多钱,心里很痛苦。许才绂听了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说,不是患者不讲理,患者也有他们的难处。事后,她组织科室人员多次进行讨论,通宵达旦查找资料,为患者安排检查,最终患者得到确诊,病情也好转了。
荣誉丰富 见不得病人受苦
新疆乌苏第十五医院的医生不会忘记,来自唐都医院医疗队的许才绂队长和她的同事们帮他们“整院”的事情。当时,第十五医院基础差,规章制度及常规操作不规范,许才绂带领同事们前去帮忙,从最基础的干起,一干就是半年。挂念家里生病的爱人,想回家看一眼,可新疆到西安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车,许才绂就继续坚守在新疆。曾有一段时间,许才绂和爱人轮流出差,九岁的儿子领着七岁的女儿提着饭盒到食堂打饭吃。有一次回家,看到儿子枕头下放着一把刀,许才绂问他放刀做什么,儿子说:“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万一坏人来了,要保护妹妹。”儿子的话让许才绂百感交集,喜的是儿子长成了小男子汉,痛的是孩子小小年龄却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
虽然工作履历很简单,但许才绂个人的荣誉很丰富:总后优秀教师、总后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荣立三等功3次……研制的止血胶治疗消化道出血,止血成功率达96.3%;研制的复方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治愈率达86.3%;晚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997年退休后,许才绂欣然接受邀请,返聘在唐都医院继续工作。“我就是喜欢看病,喜欢工作,当了一辈子医生,闲不下来,真心见不得病人受苦。患者以性命相托,怎能不竭尽全力?”谈及年过九旬仍然坚守一线的原因,许才绂如是说。
如今许才绂每周出三次门诊,她总是提前20分钟就到。每次门诊30人,绝大多数都是慕名前来,他们信任这位老教授的经验和医术——“不仅能治病而且能医心”。可是在采访中,许才绂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却是“我太平凡了”。
虽谦称自己极其平凡,但“平凡”之人,成“非凡”之功。
文/图 记者 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