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曲艺馆:品味黄土高原上的“即兴说唱”
来源:西部网 2023-10-10 16:31
西部网讯(记者 惠璇璇)“弹起三弦定起个音,众位明公仔细听……”延安曲艺馆里,传来阵阵陕北说书的声音,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婉转悠扬。10月9日,“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奋斗精神”网络主题陕西篇活动走进延安曲艺馆,感受陕北说书的无穷魅力。
延安曲艺馆里,陕北说书艺人为大家表演说书
在延安曲艺馆里,陈列着不同样式、不同种类的演奏乐器,每一件乐器都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延安曲艺馆副馆长孙岩介绍,陕北说书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
“过去均为盲人演唱。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三弦或琵琶,此外,还有绑在小腿上的,以两块木板制成的甩板,和绑在手腕上的,称‘嘛喳喳’的一串小木板,这是作为打节奏用的。”孙岩称,陕北说书的唱腔和曲调丰富,有“九腔十八调”。说书人浑身上下都是乐器,一个人就是一支乐队。陕北说书讲究的是看山说山、看水说水、看人说人、以说代唱,堪称黄土高原上的“即兴说唱”。
陕北说书场景泥塑
2006年,陕北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延安曲艺馆为责任保护单位,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系统、完整介绍陕北说书的专馆。三根琴弦,一张绣口,说尽千古往事。陕北说书也被人们称为陕北民间艺术中最耀眼的技艺之一。它根植黄土高原,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山峁间一种鲜活生动的真实存在,曾盛极一时。
今年57岁的孙岩,已经有近39年的说书经历。回忆起年轻时为了说书奔走在陕北山峁间的日子,孙岩很是感慨。“1985年,我开始下乡给乡亲们说书。最开始,我和同事们都是步行,背上乐器,拿上单位的介绍信,翻山越岭到不同的村子里去为大家演奏。一天走下来,又累又饿又热。后来慢慢有了三轮车、自行车、小轿车,还有了专门办公的地方。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也更有信心了。”孙岩告诉记者,当时,陕北说书人的队伍还很庞大,大家共同见证着陕北说书的发展,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在为乡亲们表演说书的同时,他们还会对村子里陕北说书发展的情况进行记录,帮助曲艺馆完成相关的资料补充。孙岩称,条件艰苦,是热爱和责任让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延安曲艺馆墙壁上展示的琵琶,人们随机拨动琴弦,便可以听到不同种类的曲调。
在现代艺术的多元冲击下,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有了更新的要求,陕北说书的继承与发展面临失传。
孙岩介绍,为了让陕北说书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演员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创新。“包括对音乐的创新,演出过程中的创新,传承方式的创新等等。”
可随着时间推移,种种因素影响下,陕北说书人越来越少。“跟我一起的一批学员,现在也已经退休了一半。如何让年轻人爱上陕北说书,并且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孙岩称,为了能够找到对陕北说书有兴趣,并且乐于学习的年轻人,延安曲艺馆先后举办陕北说书民间艺人培训班12期,培养优秀说书艺人 300多人;举办两届“韩起祥杯”陕北说书大赛;坚持每年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等活动。
依托延安红色革命圣地的区位优势,陕北说书正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未来,我们还将从完善谱系、加强培训、打造品牌等多个方面入手,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让陕北说书在这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孙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