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盛世“艺”路向上 | 张蓓:求真、求善、求美

来源:文艺头条微信公众号 2023-10-05 16:48

张蓓,生于1970年,贵州贵阳人,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二团一级演员。功底扎实扮相俊美,主工花旦武旦刀马旦,演出剧目主要有《玉堂春》《挂画》《隔门贤》《杨七娘》《虞姬泪》《杀狗》《屠夫状元》《双下山》《卷席筒》《儿大不由爹》《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从步入戏曲艺术生涯开始,“传承、创新、发展”是她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艺术理念。

图片

十年树人,百年树木。张蓓四十多年的艺术成长也在一个个的“十年寒窗”中日臻成熟。第一个十年“埋头苦练、夯实基础”。学艺期间的她如饥似渴的向老师们学习、拼命的练功,以求更多更好的将传统的戏曲程式技艺“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继承下来,铭记老师们常说的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后,第二个阶段开始了自己“舞台实践”的探索。戏曲有句行话:“以戏带功、以功促戏”,就是将所学、所练用戏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并让观众去检验,那段时间张蓓先后排演了多个剧目,以武打为主的《悟空借扇》《八仙过海》,以表演为主的《挂画》《隔门贤》《双下山》,以唱功为主《三堂会审》《三娘教子》,还饰演了《赵氏孤儿》的公主,《十五贯》的苏戌娟,《屠夫状元》的党凤英,反正是无论什么戏、什么行当、不管适合不适合她都尽力尝试,力求量中求变、多中求精。

图片

有了十年舞台上的摸爬滚打,她开始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带着思考进入了她艺术生涯的第三阶段,“带着思想去演戏”。在剧目选择上,她首先选择有思想性、普世性的文本,其二要有一定的观赏性、再创造的空间。舞台呈现既要有戏曲的程式表演更要感触到时代的审美需求,比如:《杀狗劝妻》《黛玉葬花》《虞姬泪》这些戏都是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有所发挥、有所创新。

历经三十多年的舞台春秋,张蓓带着期盼进入到艺术生涯的第四阶段,“精准求索”。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于他人的特质,戏曲演员更明显更突出。有些人适合唱青衣、有些人适合唱闺门、有些人适合唱老旦,而张蓓也逐步完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塑造,专注于花旦行当的深入研究与学习。为此,她拜京剧荀派大师孙毓敏先生为师,学习花旦表演,移植演出了荀派经典剧目《红娘》《玉堂春》,另外一部剧目《金玉奴》目前已经完成了剧本移植和音乐、唱腔设计。

图片

临近中秋国庆双节,张蓓又推出了秦腔《柜中缘》、碗碗腔《天女散花》《牡丹亭·皂罗袍》将在“十一”期间与观众见面。同时《思凡》《断桥》等几个作品也将逐步登台亮相,但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了漫长的萌芽期、酝酿期、成长期最终艰难的化蛹成蝶,每个戏都有它们的故事。

恩师孙毓敏先生在世时常对她说:“舞台上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都是精心设计、刻意为之的,一定要用心体味、反复磨练,在精细中求胜”。张蓓说自己是幸运的并且要把这份爱传下去。

图片

张蓓表示未来想尽可能的多向京剧荀派汲取营养,将花旦的表演特色、表演风格很好的继承并融汇贯通,使秦腔舞台上多一些观众喜爱的花旦剧目,让秦腔的花旦演员有丰富的剧目可学、有精彩的戏可演,让花旦演员在每一方舞台上尽显风采!如果有可能,她还想办一个“花旦艺术研习班”,让花旦演员聚集在一起研究、学习花旦的表演艺术,共同为秦腔花旦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做贡献。

图片

张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十多年艺术之路,有不顺、有坎坷、有困惑、有迷茫,但顶峰总有一个灯塔指引我向上攀登,那就是我心灵深处的艺术理想——求真、求善、求美。”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