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对爱国之士的昂扬颂歌——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刘古愚》的台前幕后

来源:陕西日报 2023-09-22 09:10

e1f7264e-7669-4b67-a43d-7258009161b1.jpg.2

《刘古愚》剧照一(资料照片)。

9月15日,咸阳市秦都区文化馆宽敞明亮的排演厅内,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刘古愚》正在进行排练。

此前,6月5日晚,在咸阳市市民文化中心,随着铿锵的锣鼓声、幽雅的管弦乐响起,咸阳市秦都区历时两年精心创作的《刘古愚》正式首演,现场反响热烈。

“根据现场专家和群众的建议,目前,我们的导演、编剧和主演人员正在针对第六场戏主角、配角出场顺序和舞台场景设置进行微调和排演,以确保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排演结束后,我们将进行巡演。”秦都区文化馆馆长赵艳妮说。

近年来,秦都区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突出文旅服务业升级、文化制造业突破、文化新业态提速、“文化+”融合创新。今年是刘古愚诞辰180周年。《刘古愚》是秦都区在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中推出的一道“精神大餐”。

aa147a08-6d73-4851-b4fe-9955969dbeb3.jpg.2

《刘古愚》剧照二(资料照片)。

一生济世 忘家舍身

说《刘古愚》其剧,先要忆刘古愚其人。

刘古愚出生于1843年,名光蕡,字焕唐,古愚为其号,咸阳市秦都区马庄街道天阁村人,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家、西北地区维新运动领袖、从关学大儒转型到近代先进思想的人物。

1876年,刘古愚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失利,从此不再参加科举,终身以教育为业,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开启民智、教书育人。刘古愚从教37载,先是辗转各地为塾师,后历任陕西泾阳泾干书院、味经书院、崇实书院山长。作为改良主义思想的先驱者,刘古愚提倡全民义务教育,笃信国家非变法无以自立,深刻认识到“国势贫弱,唯学能救之”。

甲午战争之后,刘古愚自筹经费创设了6所义学。1898年,由于在陕西推动维新运动,刘古愚与康有为呼应而受到牵连,迫于当局压力,辞去书院职务,隐居礼泉县九嵕山下,开办烟霞草堂,教授生徒。同时,刘古愚致力于纺织机械的改造,研制出新式的纺织机。在此期间,刘古愚倡立“复邠同绩社”,创办了“复邠工艺厂”。1903年,刘古愚应邀担任甘肃兰州大学堂主讲,同年殁于任上。

刘古愚培养了陕甘地区第一代具有现代思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史料记载:一代关中才俊,什九列门下。刘古愚一生所写的教育论文和其他著作,共计50余万字,体现出他一生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

2021年4月,为了传承秦都历史文化先贤的家国人文情怀,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精品,秦都区委、区政府决定以刘古愚的主要事迹为原型,创作秦腔历史剧《刘古愚》。

2021年8月,《刘古愚》启动创作,编剧为咸阳市文联副主席陈天民。为了确保把这部剧打造成文化艺术精品,秦都区还聘请国家一级编剧、国家艺术基金资深评委党小黄为该剧的特邀艺术指导。2022年11月初,排演剧本定稿后,又邀请国家一级作曲郭全民负责作曲,国家一级作曲、陕西省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刘克忠负责配器指挥。2023年3月,《刘古愚》开始进入排练阶段,导演为国家二级导演权景泰,秦腔名家、国家一级演员刘随社担任主演。

秦都区副区长王晨曲说,把秦腔历史剧《刘古愚》呈献给大家,就是为了把这颗“巨星”恭恭敬敬地捧出来,让大家认识他,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并让其教育和影响今人。同时,该剧能够成为秦都区对外宣传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窗口,展示秦都区公共文化服务基层人民群众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秦腔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

eb2e7ace-c2a1-45a2-8dc0-cf1b879b2aea.jpg.2

建设中的刘古愚纪念馆新馆(资料照片)。范磊摄

一曲秦声 追记先贤

《刘古愚》以晚清时期战乱多事、生灵涂炭的社会现实为背景,艺术地展现了刘古愚为了振兴中华,与保守势力顽强抗争,在思想、教育、创办实业等领域革故鼎新的感人故事。作品通过讲述刘古愚创办味经书院、崇实书院,讲授新学,启蒙大众的故事,展现出一个思想上锐意进取的教育家形象。本剧通过讲述刘古愚创办“保富织布局”,践行实业救国主张的故事,展现出他为国家民族身体力行,寻找强国富民之道,破除僵硬固化的思维方式,追求经世致用的务实姿态,以及“至诚济世,忘家与身,卒殉其事以终”的崇高人格。

赵艳妮介绍,《刘古愚》把众多的典型故事串点为线。作为在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文化大儒,刘古愚深受张横渠经世致用的“关学”影响,有着倔强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人生社会持进取态度,处板荡之世则谈兵论剑,由改良而趋于革命。他虽然居于乡间,生活困顿,却心怀天下。他的改革维新活动在西北起到了巨大的启蒙作用,使陕甘各地产生了冲破落后愚昧的新思想、新力量。

观看《刘古愚》,舞台上那一袭青色长袍的刘古愚,兴办教育,开办实业,终其一生,不懈奋斗,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艺评论家孙豹隐说,选刘古愚这个人物,是秦都区的历史责任,这一选材选得好。本剧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让历史文化名人在今天“活”起来了,让一代大贤的精神得以弘扬传承,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部戏创作成功,对于秦都区而言,是一张鲜亮的文化名片。

文艺评论家仵埂谈到《刘古愚》时说,这部作品成功地使刘古愚这个人物在舞台上站立起来,展现出一个思想上锐意进取的教育家形象。本剧通过讲述他践行实业救国主张的故事,展现出他为国家民族身体力行,寻找强国富民之道,追求学以致用的务实姿态。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雒社阳在观看《刘古愚》后说,本剧表现出刘古愚为追求理想矢志不渝、永不言弃的形象,深化了剧目主题。

7c621dc6-cfc3-44ce-ab54-54c9b5819bb8.jpg.2

《刘古愚》排练现场(资料照片)。

一介布衣 思想长存

《刘古愚》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剧。

将刘古愚作为历史文化先贤的人格形象、经世致用思想和家国人文情怀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展示出来,对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秦都区委、区政府决定推出一部收集刘古愚著述的书籍《刘光蕡》,建设一座预计年内对外开放的刘古愚纪念馆。

现有的刘古愚纪念馆位于他创办的天阁村义学中,由学校闲置房屋改建而来,面积约160平方米,分为两个展厅。第一展厅由刘古愚年谱、师友、讲学的书院、维新思想、教育思想、主要弟子、再传弟子、著述、兴办学校、名人评价10个板块及相关实物资料组成,全面反映了刘古愚为维新运动、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而不断探索、努力奋斗的一生。第二展厅为碑拓、书法绘画作品和视频资料,进一步反映人们对刘古愚的敬仰之情。

为更加充分地挖掘与传播刘古愚的爱国主义精神,秦都区正在建设刘古愚纪念馆新馆。刘古愚纪念馆新馆将在扩大纪念馆规模的基础上,丰富纪念馆展示内容与形式,建设不同功能分区,为社会各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观与实践基地。

不仅仅是刘古愚。

秦都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咸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区域,秦都区历史文化悠久,秦风、秦韵、秦文化氛围浓厚。秦都区委、区政府坚持特色发展、融合创新,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持续推动全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文化软实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硬支撑;盘活历史文化资源,成立以弘扬秦文化、秦文明为核心的秦文化研究会,积极开发具有秦都特色、体现历史特质的文化产品,加快传统文化资源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化。

王晨曲说,秦都区将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发掘资源优势、强化政策扶持,突出业态培育、打造文化IP,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奋力推动文化繁荣。(记者 张斌峰)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