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三秦】“最美科技工作者”范代娣——把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融入科研工作

来源:陕西日报 2023-07-21 13:49

7月20日,中宣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联合发布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西北大学教授范代娣获此殊荣。

“科技工作者应当把爱国情怀和民族使命融入科研工作中。我将以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为导向,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科研工作,攻坚克难、不断创新,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和服务社会贡献力量。”得知自己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后,范代娣说。

范代娣长期从事重组胶原蛋白及人参皂苷生物制造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化、产品化多个层面的研究,尤其在重组胶原蛋白制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是第一个将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并用于医疗器械行业实现医学应用的科技工作者。

范代娣带领团队制定了我国首个“重组胶原蛋白”医药行业标准及“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成功用团队研究成果转化孵化了西安巨子生物并在香港主板上市。运用研究成果制造的医用产品在全国千余家医院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范代娣发表学术论文45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7件,实施40件,出版著作8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等。

瞄准目标,笃定前行。“面向人类健康和人民生活重大需求,是我们团队始终坚持的研究方向。”范代娣说。

作为我国生物制药领域极难化学合成医药用分子生物制造领域知名专家,范代娣主要从事大分子蛋白和四环三萜类物质的生物制造。这些目前还难以化学合成的分子是预防和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生物药物、抗体及辅料。目前,无论是生物医药用蛋白品种,还是高活性天然产物的生产,其关键核心生产技术均被国外垄断,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国际前沿技术意义重大。

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范代娣带领团队成员最终攻破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关:针对动物胶原蛋白存在病毒感染风险及免疫原性问题,在国际上首次发明了与人胶原蛋白免疫原性及功效相当的、可用于临床的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品种,并建成我国首套自主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外无病毒隐患的低免疫原化胶原蛋白空白;发明了高活性人参皂苷的生理酸辅助酶法生产新工艺和亚稳态皂苷活性稳定新工艺,创制了多种皂苷全生物合成新工艺,创建了多种介稳皂苷的合成生物学细胞工厂和分离纯化新工艺,并建成医用高纯百公斤以上规模生产线;发明了可复美、可预等胶原蛋白新型医用敷料生产技术并建成系列生产线,为减少患者对激素类药物的依赖提供了治疗新途径。

作为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代娣始终认为培养学生是自己的第一要务。“我比较喜欢待在实验室,带着学生做更多的科研。”范代娣说,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人才是自己的责任。

为了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科技前沿信息,范代娣经常组织团队和学生进行研讨交流。“必须掌握第一手的前沿信息,这样无论是在选题还是科研攻关上,我们才能站在制高点。”范代娣说。

科研成果不能只写在纸上,更要写在祖国大地上,要面向社会的需求。范代娣说,她更希望自己的学生既有从事科研的能力,又有服务社会的能力。

范代娣和她的团队始终没有停歇。“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是荣誉,也是压力,更是我们团队不断向科研进军的新起点。虽然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在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我们会更加努力。”范代娣说。(记者 吕扬)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