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二季度“商洛好人”候选人公示

来源:商洛新闻网 2022-07-07 20:53

商洛市2022年第二季度商洛好人评选工作,在各县(区)、市直单位层层推荐和评议的基础上,于7月6日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报经市文明委领导审定同意,现将19名第二季度商洛好人候选人及主要事迹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公示时间:2022年7月7日—7月13日(公休日顺延)

监督电话:0914-2330185

邮 箱:827017177@qq.com

商洛市委文明办

2022年7月7日

2022年第二季度“商洛好人”候选人名单

(19人)

一、敬业奉献类(9人)

1.张晓鸣,男,商洛广播电视台后勤保障部主任

2.段勇波,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

3.杨 琳,女,商洛学院科技处专业技术人员

4.张军锋,男,商洛烟草公司洛南分公司城关烟站站长

5.周 璇,女,丹凤县水利局工程师

6.张正龙,男,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兽医师

7.冯秀苗,男,商南县城关街道南大街社区副书记

8.石 霞,女,山阳县城区第一小学教师

9.谢慧玲,女,柞水县红岩寺镇中心小学教师

二、助人为乐类(6人)

1.崔新武,男,商州区曙光应急救援中心中队长

2.郭军鹏,男,商州区个体经营者

3.赵 霞,女,商南县文明路社区干部

4.王 毅,男,陕西山阳天竺传媒有限公司经理

5.辛清念,男,镇安县青铜关镇东坪村委会副主任

6.刘 钎,男,柞水县曙光救援应急中心发展中心队员

三、孝老爱亲类(3人)

1.陈 蓓,女,洛南中学教师

2.张 虎,男,商南县清油河镇团坪村村民

3.陈维芳,女,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孙家砭村村民

四、见义勇为类(1人)

1.刘 帅,男,商洛市城投公司职工

事迹简介

一、敬业奉献类(9人)

1.张晓鸣,男,1969年生,商洛广播电视台后勤保障部主任。自1996年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以来,为50多场重大活动、60多部电视专题片撰写主持词、解说词,担任总撰稿的八集电视专题片《商洛1946》、参与拍摄的大型电视专题片《红色记忆:红二十五军长征》获得陕西金鹰奖和国家优秀电视纪录片,创作了商洛广播电视台台歌《勇敢向前》。先后有80多件新闻、通讯、专题片、文学作品在中、省、市各类评奖中获奖。2017年在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大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先后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00多万元,帮助村上成立了天麻合作社、养鸡合作社,办起了九谷艾草公司、镜片加工厂。帮助村上完成了生态产业园的建设,打造生态产业园样板模式,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引导群众种植天麻、艾草,人均纯收入达9689元,村集体积累20多万元。2021年起在洛南县景村镇御史村驻村帮扶,争取7万元修建便民桥,争取爱心企业为10名大学生、100多名小学生捐赠价值1万多元拉杆箱、书包等爱心物资。

2.段勇波,男,1970年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微生物检验主任技师,市新冠疫情防控市级专家组成员。他从事医学检验工作34年,始终对工作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疾控中心工作的14年里,先后率先开展了艾滋病CD4检测、流感手足口等病毒核酸检测、艾滋病抗体确证、艾滋病病毒载量等检测项目,填补了商洛市此项工作的空白。作为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在西藏阿里进行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因工作优秀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科室成员直面病毒、无畏无惧,两年多来共累计完成近25万份样本。处理复核丹凤、商南、商州、镇安、柞水等14起新冠疑似阳性事件,为商洛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3.杨琳,女,1985年生,商洛学院科技处专业技术人员。杨琳同志积极投身科普志愿服务,参与组建“乡村流动科技馆”“秦岭云端科技馆”等线上线下科普平台。5年来组织师生共推出12部科普情景剧、200余件科技制作展品、六大方向33个科普视频,开展专题科普讲座、科技创新培训等公益活动60余场次,足迹遍布商洛市40余所基层学校,受众3万余人,用科学之光点亮山区孩子的梦想,把“科技改变生活、知识振兴乡村”的理念播撒到广袤的乡村。个人获得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等多项荣誉,成果经验先后被学习强国、科技日报、商洛日报等中省市主流媒体报道40余次。

4.张军锋,男,1973年出生,商洛市烟草公司洛南分公司城关烟站站长。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洛南县灵口、石门、柏峪寺、古城、四皓等7个镇办92个村5万余亩烟田,服务烟农1500余人。从育苗、移栽、科管、采收,到烘烤、收购,为烟农提供全方位指导,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技术瓶颈,切实带动群众致富增收。18年来,张军锋始终扎根基层,凭着执着追求和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勤劳和汗水服务于广大烟农,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仅2021年,带动15个村、461户群众种植烤烟1.1万亩,实现收入4764.1万元,户均收入10.33万元,同比增收2.29万元,群众收益再创新高,赢得了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5.周璇,女,1990年生,丹凤县水利局工程师。参加工作以来,她出色地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从桃花谷3A级景区创建到园区边坡生态治理、挂网喷播、污水处理等新技术推广,从丹江河银花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丹江干流防洪工程建设到竹林关镇东炉村驻村帮扶,从脱贫攻坚安全饮水达标核查认定到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从镇村产业配套灌溉项目建设到安全饮水“敲门入户”大排查,她负责和参与的每一项工作都保质保量完成。她作为桃花谷教学实践基地讲解员,积极向来访研学的学者学生科普水土流失、生态治理等知识,7年来,累计为1万余名大中小学生和研学学者提供讲解。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为留守儿童捐赠文具和课外书籍,宣传节水知识等。

6.张正龙,1970年生,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兽医师。畜牧兽医工作脏、辛苦又看着不体面,许多人干两年纷纷转行,但他32年如一日的坚持了下来,根据单位工作需要,既做新技术宣传、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畜牧兽医新技术,又坚持为农服务,深入养殖场户,做好各类动物疫病治疗。他以发展绿色优质畜牧产业为宗旨,以区域性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流行为目标,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春秋两季动物防疫、非洲猪瘟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控等工作中,尽职尽责,出色完成市县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的表彰奖励。他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三次代表商洛市参加陕西省行业职业技能比武大赛,个人多次获得奖励。

7.冯秀苗,男,1988年生,商南县城关街道南大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社区工作9年来,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年来,积极推动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积极开展理论宣传、平安创建、扶老助残、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年均开展活动50余次,社区曾被省、市评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他经常加班加点准备各项工作资料,圆满完成大型迎检任务10余场次,他工作的金福湾社区2020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明社区”。疫情期间,他负责卡口执勤过程中,累计核实登记来往人员2000余人,上报风险人员20余人。夏季防汛工作中,他时常连轴转,吃住在社区,经常一周都不回家,防汛抢险中,他不怕危险,勇上一线,带领干部转移群众100余人,切实维护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8.石霞,女,1980年生,山阳县城区第一小学教师。自2017年以来,石霞同志负责学籍管理、控辍保学、学生资助等工作。她想方设法摸清每个学生家庭状况,多渠道争取补助资金,让贫困家庭学生得到实惠,确保每一个孩子不辍学。由于工作扎实细致,山阳一小在“十三五”期间无一人辍学、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和非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资助全覆盖,近五年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共享受营养膳食改善计划资金107.8万元,无一个因生活困难、营养不良造成的辍学。对残疾儿童落实了随班就读,根据政策给予学年交通补助,确保接受义务教育。开展“六个一”帮扶活动,健全“一生一档”档案,实现“教师人人献爱心,学生个个得关爱”目标。

9.谢慧玲,女,1983年生,柞水县红岩寺镇中心小学教师。2002年工作以来,撰写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省级教育刊物发表,论文《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在“第十一届全国科研优秀学术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21年撰写的教学设计《平行与垂直》在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精品课程”大型研讨会中荣获一等奖。她情系留守儿童,不仅担任老师的角色,更扮演着“家人”的角色,她定期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学生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并尽己所能给予帮助,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的优秀教师,2021年获商洛市乡村教师突出贡献奖。

二、助人为乐类(6人)

1.崔新武,男,1971年生,商州区曙光应急救援中心中队长。先后参与完成榆林子洲洪涝灾害救援、任塬山沟水库溺水搜寻救援、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医疗通讯保障、安徽芜湖抗洪排险任务、洛南县特大洪涝灾害救援等任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积极响应,筹备资金对三无小区、企业、高速路口检查站、疫情封控区进行疫情防控消杀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累计参与完成各类救援任务70多场次,志愿服务700多小时,受益群众2万多人,累计参与消杀重要场所60多场次30多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5多万人。

2.郭军鹏,男,1984年生,山阳县城关街办葛条村村民,2015年来商州创业,现为商州区个体经营者。郭军鹏4岁多时,摔跤致左手骨折导致肢体三级残疾,通过不懈努力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他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多次帮助困难学生申请到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学基金,自费购买助听器送给孤寡老人,多次参加壹基金温暖包爱心活动,为学校、敬老院等捐款。自创业以来,他参加各类献爱心、捐款总额近10万元,资助10名面临辍学的孩子。他还聘用了2名残疾人在企业工作,目前有20多名困难群众在他的公司里打工。曾获得“致富带头人”“双创标兵”“创业人物奖”“抗疫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3.赵霞,女,1990年生,商南县文明路社区干部。面对社区干部人数少、需要服务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居多的情况,她积极牵头组织成立“心连心”志愿者服务队和志愿者协会,招募志愿者600多名,结合社区实际情况,重点打造了126人的“为老志愿服务队”和65人的“为幼志愿服务队”。她积极联系辖区共驻共建单位,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义诊、慰问、家庭卫生整治等活动,为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不断影响周边人加入服务队伍中,用自己的朴实、踏实、老实、务实的“四实”作风,赢得了群众和领导的一致认可。

4.王毅,男,1973年生,陕西天竺传媒有限公司经理。自2013年注册加入“志愿云”成为一名志愿者以来,他在做好自身企业同时,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是山阳县爱心志愿者们公认的“最美爱心司机”和行走在大山中的“最美志愿者”。他充分利用资源为家乡修路修桥,带领家乡父老到工地打工增加收入。他开着自己的爱心车辆,先后走遍山阳县偏远山区的沟沟壑壑和帮扶对象的村居院落,为留守儿童送去关爱。他自己出钱出资看望退伍老军人,并带领公司员工多次深入大山深处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在“壹基金”募捐活动中,他个人捐资帮助困难学生解决生活费问题。洛南7.23水灾和疫情期间,多次参加捐款捐物活动。

5.辛清念,男,1990年生,镇安县青铜关镇东坪村委会副主任。作为一名基层村干部和企业负责人,2018年以来,每年通过自己开办的企业面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解决300余人实现就业,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100余人实现了稳定就业。多年来,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主动募捐资金,开展扶贫解困活动,累计捐助资金30多万元。两年来在捐资助学、慰问孤寡老人等方面累计捐款近20万元。疫情期间,采购防疫物资近20万元,洛南7.23和镇安9.3洪水灾害事件中,积极投入抢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分别为洛南县和镇安县捐款8万元和10万元。

6.刘钎,男,1981年生,柞水县曙光救援应急中心发展中心部长。他多次参与疫情防控、抗洪抢险、山地人员走失救援、水域落水救援等活动。他开办的打印部对老人、弱势群体、学生等都有减免活动。疫情期间,对29个核酸采样点、城区主街道、人流重点区域等重点场所实施防疫消杀,累计消杀总面积86500余平米,消杀车辆20000余辆,并紧急救助患者伤者转运就医,他连续工作25天累计服务272小时,受到团队成员一致好评。洛南洪灾发生后,他和队友绕行100多公里到达还处于失联状态的重灾区洛源镇,每天步行40公里以上运送灾区急需物资,先后安全转移群众360多人,搬运救灾物资12车次10000余件,护送救灾物资20余车次,出色完成各项任务,受到群众高度认可和当地政府充分肯定。

三、孝老爱亲类(3人)

1.陈蓓,女,1991年生,陕西省洛南中学教师。丈夫保家卫国,她独自承担家庭重担,悉心照料患病公公,与婆婆和睦相处,照顾小孩、勤奋工作,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总是报喜不报忧,把家打理地井井有条。2018年,婚后不到一个月,公公体检时确诊为胃癌,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她将公公送进唐都医院做手术后,严格按医生要求照顾公公,为公公洗衣、擦身、喂药、喂饭,陪公公检查、化疗、康复、锻炼。送走公公,80岁的奶奶突发脑梗,辗转几家医院,只能保守治疗。奶奶至今依然昏迷不醒,全靠家人照顾,日夜陪护。工作,家人,孩子,她没有在任何一个环节松懈。一个正直青春的弱女子,为家人撑起一片晴空,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2.张虎,男,1977年生,商南县清油河镇团坪村村民。2010年5月,张虎的儿子张玺瑞出生,但被确诊为脑瘫。2014年,张虎的父亲因病去世,妻子忍受不了这种东奔西跑、求医看病的苦日子,离家出走。面对先天性脑瘫儿子,每天早上五点张虎就起床打扫卫生、烧火做饭,七点左右给孩子洗手洗脸、喂药喂饭。忙完一天的农活后,张虎给儿子洗漱,照顾儿子睡下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左右了,他还要把儿子用的尿布、床单清洗干净,并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忙完一切常常已经深夜十二点了。记不清多少个日日夜夜,张虎用坏了7个痰盂、4把轮椅、2000多块尿布……4300多个日夜不离不弃、精心照料,张虎用爱心、责任心完美诠释了父爱。

3.陈维芳,女,1979年生,镇安县永乐街道办孙家砭村村民。结婚16年来,她帮夫爱子,用心努力经营家庭。2015年,婆婆不幸确诊为乳腺癌、肺癌晚期,医生宣布患者存活率只有几个月,但她没有放弃对婆婆的治疗,四处求医。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她悉心照顾,给婆婆做饭、熬药、擦洗身子、按摩,有时疼痛严重,一按就是一整天。2017年9月开始,婆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每天给婆婆翻身、擦洗、敷药,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身体慢慢恢复。她还每天给婆婆换洗被褥床单,换洗内衣,让婆婆身上舒适、干净。由于癌细胞全面扩散,婆婆基本没食欲,她还是换着花样给婆婆做各种流食。最煎熬的是晚上,婆婆小便一次需要六七个回合来回折腾,她基本睡不到几个小时的安稳觉,整夜都是迷糊着,虽然辛苦,但她依然将老人的生活料理地井井有条。她的事迹街坊邻里都是交口称赞,她说:“为人子女,孝顺是我应该做的。”

四、见义勇为类(1人)

1.刘帅,男,1991年生,商洛市城投公司职工。5月28日晚9时40分许,驾车行至商州区北新街西岗楼,等待红灯时,突然听到路人急促的呼喊声:“着火了着火了”,通过后视镜发现跟随其后的一辆小汽车燃起熊熊大火,现场浓烟滚滚,情况十分危急。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下车飞奔到路旁的蜜雪冰城茶饮店取水救火,随后,接过同行家属从附近店铺借来灭火器,飞奔到事故车辆前将火扑灭。保障了车主及车上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围观群众的交口赞扬。

本文来源:商洛新闻网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