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见丨疫情之下需更多共情

来源:“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 2022-07-22 16:20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艰辛防控后,多地加速复工复产。然而,据媒体报道,一些公司在招聘时设置“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的条件。有些新冠肺炎阳性人员康复后回单位上班,却被解除劳动合同。前几日,广东某大剧院也规定,已治愈出院的确诊病例和已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尚在随访或医学观察期内的人员不得入场。

在接受了隔离治疗战胜病毒后,新冠肺炎阳性人员康复出院、解除隔离,却又这样被人为推入另一种“隔离”,这种现象频频发生,值得我们深思。

仔细想想,这种排挤和“隔离”的行为呈现出来的偏见和歧视,在对待结核病人、麻风病人、乙肝病毒携带者时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些疾病的共同点,就是都属于传染病。《后疫情时代:大重构》一书中说,传染病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引发恐惧、焦虑和大规模歇斯底里的情绪。新冠病毒肆虐至今,虽然人们已从一开始的恐惧慌乱的心情渐渐转为与疫情共处的心态,但是对病毒本身的恐惧并未消失。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人们面对疫情的种种不确定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加上居家隔离生活的影响引发的挫折感、焦虑感,如果没有正确的、科学的引导,自我保护过度,极易对新冠肺炎患者乃至新冠肺炎康复者产生敌意和攻击,造成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发展到言语中伤、冷眼以待、曝光隐私等,就超出了文明和理性的范畴。特别是有媒体报道一些公司在招聘中设置了“阳过的不要”等条件、多个行业存在歧视新冠肺炎康复者,这些表象上看是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复阳有顾虑,实则是罔顾科学和事实,一味算计企业自身利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曾明确,新冠肺炎康复者复阳率并不高。国内多位专家也表示,治愈、康复后的新冠肺炎患者是没有传染性的,和普通肺炎出院患者一样。

新冠肺炎疫情是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的一次灾害,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我们要相信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唤起共情力,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心和同理心。这也是一个文明社会有序运转所需要的基础和支撑,既要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需要相善其群的公德。疫情考验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我们在危机时刻所显示的善良和慷慨。疫情之下,每个人多些理解、多些共情、多些设身处地,才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举。(汪曼莉)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