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聚焦丝博会】丝博会彰显碳达峰碳中和新理念新技术 搭建产业合作新平台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05-13 19:02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魏佳 柳峥 王英淇 蔡英 张思思 刘权锋)正在举行的第五届丝博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集中展示了不少绿色低碳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成为国内外参展商们重点关注的产业合作新方向。与此同时,借助丝博会的平台,也推动着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在本届丝博会上,以“两链融合发展迈向碳中和”为主题的“第一届碳中和(西安)国际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家相关部委、高校、企业、金融机构及外国驻华使馆的600多名代表参加,与会代表积极探讨当前形势下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策略和途径,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碳中和技术交流互通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局国家油气战略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赵文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以后,时间不久就开这样一个会,我认为对于我们分享国际的经验,广开思路,寻找更加可循的路径。特别是对陕西这样一个能源大省,煤炭比较多的大省,解决碳减排,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美国贝尔休斯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阳:“碳中和不是中国一家的事情,欧洲也在做,美国也在做,所以在国际之间要交流起来。所以看到这么一个国际盛会,我们作为一个跨国企业来讲,非常高兴参与其中。随着能源转型的要求,我们也意识到必须加深和西安和陕西的沟通和深度合作。”
新能源汽车、新电池技术、智能电网,在本届丝博会上,绿色低碳的新技术新产业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客商们关注。在能源大市——榆林市展区,这项“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既能捕捉到工业排放或大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同时还能把压缩后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或海底封存,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国家能源集团陕西国华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艳:“我们把二氧化碳捕集以后通过液化分离,达到食品级应用于一些食品行业,比如说食品的快速冷冻剂,包括二氧化碳饮料的添加剂。”
在丝博会展馆中处处体现着绿色低碳的发展和生活理念。记者了解到,本届丝博会的国际馆在布展过程中就自带着“绿色”基因,超过97%的国家展位都采用了可以循环利用的框架型材结构。在陕西馆铜川展区,通过购买与生态价值相符的碳配额和碳减排指标,抵消自身会展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本次会展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了“碳中和”,成为本届丝博会唯一一家“零碳展馆”。
“碳中和”离我们有多远,其实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当中。在本届丝博会的香港展区,我就找到了这样的答案。我们生活种常见的花生壳、苹果核等几十种食物残渣都可以被做成可降解的笔;而大楼里废弃的木板在回收之后,再配上太阳能机芯还可以做成环保手表。在这儿,一件件把低碳环保理念变为现实的设计产品,吸引着大家的驻足和关注。
香港贸发局西安办事处工作人员陈艺媛:“我们在第五届丝博会设立香港馆,也是带了一些香港设计师在各项大赛上的获奖作品来的,其中大部分作品都是能够传达可持续的理念,是比较偏绿色健康的,包括循环再利用,包括可降解这样一些概念。”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碳中和它包括每一个人的理念都要改变,能不能住小一点的房间,能不能开小一点的车,能不能尽量大家去骑自行车,这些都是对碳中和有帮助的。”
从首届碳中和国际论坛到首座零碳展馆,从低碳清洁能源到低碳生活小物件,在本届丝博会上,“碳中和”成为被频频提及的热词。我们看到,丝博会已经为国内外绿色低碳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搭建起了桥梁,而随着多种方式的推广,“碳中和”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