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说牛】象征“六畜兴旺”的西汉彩绘陶牛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02-17 19:06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蔡英 贾舒) “一年春作首,六畜牛为先”。牛在中国农耕文化中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生产力的代表。牛身上勤劳善良、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品质,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今天就带大家认识穿越千年的西汉彩绘陶牛。
大家新年好!我是陶牛,来自2000多年前的西汉。出土于汉景帝阳陵的陪葬坑中,与众多陶塑动物俑一同埋藏于地下。我身长71厘米、高39厘米,身躯壮硕,双耳斜伸,嘴角下弯,鼻孔张开,体现出一股倔强有力的牛气。由于年代久远,我原本的木质牛角和尾巴,都已经腐烂脱落。作为六畜之首,西汉时期,政府大力推进牛耕等技术,我也光荣成为了农耕的好帮手。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助理馆员田厚嘉:“这座坑里面出土了非常多的陶塑动物,以及其他的一些陶器,代表的是墓主人家中的动物养殖以及粮食储备的一个情况,体现出汉代的‘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尤其是以北方为代表的旱作农业当中,牛主要是黄牛,因为它主要的毛色是黄色,所以叫黄牛。它们在农业生产当中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拉犁,而在汉阳陵的一座陪葬坑当中,也有铁犁出土,说明了它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出汉代社会从贫弱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