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推动优质公办教育迈上新台阶
来源:西安航天基地 2020-09-03 15:08
教育是国之大计。西安航天基地按照《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总体要求,在下大力气推动教育资源大扩容的同时,扭住教育强区这个关键,推动优质公办教育迈上新台阶,形成了有口皆碑的“航引力”,让家长吃了“定心丸”。
“三名+”工程
对标优质 站上发展高起点
去年全市教育大会以来,航天基地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教育强市工作部署,在加速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努力方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致力于打造优质公办教育,举全区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航天基地推动优质公办教育建设,首先“对标优质”,高起点、高标准大跨步推进。通过“三名+”工程强化带动效应,助推“+校”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区域内“名校+”工程,先后以兼并融合、委托管理、区域联盟等多种途径组建了航天城第一小学、航天城第一中学、航天城第二小学和航天城第一幼儿园等4个市级联合体;实验小学、航天城第二幼儿园和长安第一幼儿园等6个区级联合体,实现区域内薄弱学校全覆盖,并帮扶长安区两所兄弟学校共同发展。
“名师+”研修共同体
遴选并组建市级“名师+”研修共同体5个,区级“名师+”研修共同体16个,拨付专项资金,增加区级经费投入使用。实施校长能力提升研修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校园长开阔教育视野、更新办学理念。今年暑期,举办了“以终为始 筑梦航天”为主题的西安航天基地2020年暑期校园长培训。通过一系列面向未来、开阔视野、提升教学质量的培训,在为辖区百姓提供优质公办教育服务方面,形成了新的带头和引领作用。
内涵式发展
五育并举 探索特色教育体系
航天基地在推进优质公办教育建设进程中,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在教学实践中,航天基地各学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校本规划,持续构建特色文化课程,完善“承·新”课程体系,进一步打造航天特色文化,树立品牌教育,在STEM教育、科学技术、艺术教育、教师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STEM教育成果丰硕
在教改创新推进过程中,航天基地坚持五育并举,开设特色课程,积极探索创客教育,推进艺术特色教育,足球、动画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人工智能、航天应用等创新技术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共获批国家级课题8个、省级课题2个,有效推进了教育改革。积极适应互联网+教育新趋势,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平台建设,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对各年龄段学生的教育教学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为教育教学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始建于1937年的航天城新和小学,从2019年12月移交航天基地,学校管理层、教师积极参加航天基地组织的“领航校园长”培训、“卓越教师启航”骨干教师培训、网络培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等系列培训,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大力度投入
软硬件并进 夯实优质公办基础
要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软硬件投入是关键。师资力量作为推动优质公办教育发展的核心所在,航天基地创新模式,加大教育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启动并实施“卓越教师”培训启航工程,全员培训达2000余人次,致力于打造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校园长队伍和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性“卓越教师”队伍。多措并举整合区内优质资源,优化教师结构,配齐配强教师队伍,实现各学段教育高效衔接,构建教育新格局。
学校设施设备和校园环境显著改善
与此同时,航天基地通过大投入,开创教育新气象。设立提升改造专项资金,制定“一校一策”提升方案,建立工作台账,明确专人负责。目前,已完成实验小学、新和小学、北里王小学硬件设施改造提升,改造教师办公室36间,更换办公桌椅169套,配备学生课桌椅640套,更换讲桌58个,安装监控180个点位,达到校园监控全覆盖,学校面貌焕然一新。重新规划改扩建学校操场、升旗台、花坛等设施,重新布置校园文化墙,学校设施设备和校园环境显著改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航天基地今年4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增加学位4590个,让更多优质公办教育资源能为群众所共享,一条具有航天特色的高质量教育新路径,已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