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验室里的攻坚身影——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团队为“长河二号”蓄能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2025-08-12 14:53
8月8日,西安理工大学校园褪去了平日的热闹,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却依然忙碌。席晓莉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刚在5月完成一项国家重点项目结题验收,没有停下脚步,正趁着暑期加紧科研攻关。
时间回到5月初,席晓莉团队负责的国家重点项目通过验收。这项成果为我国长波授时导航领域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还革新了基于长波地波的大地电导率反演方法,提升了基于长波天波的电离层(D层)观测与建模精度,为探究低层大气扰动对电离层的影响打开了新的技术窗口。这些成果,成了团队暑期再出发的基础。
面对已有成绩,团队选择继续前行。这个暑假,他们分成两路攻坚:一路核心技术攻坚组在实验室里连轴转,聚焦接收机核心技术及工程化应用难题,目标是突破关键瓶颈,为技术落地扫清障碍。另一路全国布点观测组则奔波各地,从陕西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到湖南湘潭大学、济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队员们或顶着烈日,或披星戴月,精准部署信号采集与测量装置。这些装置像“哨兵”一样,持续采集信号,还能根据需求开展短期室外测量。海量精准的一手数据,为接收机性能完善提供了实证支撑。
在推进当前研究的同时,团队也在规划未来。他们利用暑期集中时间,投入到后续相关课题的申报准备中。文献梳理、方向凝练、方案论证……每一项工作都在为项目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席晓莉教授团队深耕的长波授时技术研究,肩负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他们当前和未来的成果,将为我国“长河二号”系统迭代升级、效能提升注入新动能。这份夏日里的坚守,正助力我国在相关领域迈向更高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席晓莉教授团队的故事,是西安理工大学科研工作者的缩影。他们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把假期变成科研攻坚的“黄金期”,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团队的“钉钉子”精神和全国协同作战能力,正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追求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也为科研报国写下了有力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