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七十中学分校:特色发展硕果累累 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来源:西安市第七十中学 2025-07-14 10:06
校园文化底蕴深厚,见证早期“苏陕协作”
在古城西安的城市中心,西大街都城隍庙的后街上,有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据《西安地方志》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西安知府尹昌龄于此处建西安府中学堂。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决定在西安中学堂所在地,兴办“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校”,这一时期学校蜚声全省,奠定了“省立一中”在全省教育的领先地位。
1945年9月,“江苏旅陕同乡会”在大保吉巷的会馆原内设小学的基础上成立“江苏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新苏中学”,1952年更名为“西安市第五初级中学”。1954年秋,学校由大保吉巷迁于庙后街今址,1958年起更名为“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学校的首任校长冯树铎,是西北地区早期的职业教育探索者,一生从事教育工作,解放前后先后在7个学校(部门)工作,最终积劳成疾,去世于校长任上。
这段历史,让人不由会想到自1996年开始的“苏陕协作”,中央确定9个东部省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与西部10个省区开展扶贫协作,江苏的帮扶对象就是陕西。西安市第二十五中学的前身,正是由“江苏旅陕同乡会”兴办的“江苏中学”,如果说要找“苏陕协作”的渊源,这所学校的成立便是见证。
学校门前的街道叫“大学习巷”,在唐代地处礼部与鸿胪寺之间,使得这里成为了西域各国外交使节驻地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唐朝政府在此设立学馆,培训外国使节学习汉儒文化。同时,伊斯兰传教士也在此布道讲学,不同文明、多种文化的交流与学习蔚然成风,因此得名“学习巷”。
翻开历史画卷,细数千年沧桑,这里始终是教育的热土,学习的圣地。唐代的学馆教育,清代的学堂教育,中华民国的现代教育,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无数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五湖四海的学子,在这里求知探索,辛勤耕耘,笃学不倦。
2020年6月14日,“西安市第七十中学分校”(以下简称“七十中分校”)正式揭牌,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师生们继承百年初心,赓续精神血脉,在这里挥洒汗水,继往开来,续写教育新篇章,铸就学校新辉煌。
古城中心的活力校园,迅速崛起的特色学校
从西大街穿越古朴的大学习巷,步行约五百米,一座美丽的校园就出现在人们眼前。在学校前院的广场上,一座象征学校积极向上,奋力逐梦的名为“心愿”的雕塑屹立中央,雕塑背后是学校的教学楼和实验楼。走进学校的后院,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们尽情享受运动的欢乐。
七十中分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张小娟介绍:“近些年来,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做到人人参与,一个不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爱运动的孩子眼里有光,爱运动的孩子不会抑郁,爱运动的孩子阳光自信。运动促进大脑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有效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情绪状态。通过体育锻炼还能增强自信心、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积极人格特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校操场上,花样跳绳格外引人注意,一根简单的绳,配合变幻的花样,就能像舞蹈一样婀娜多姿,刚柔并济。据七十中分校校办主任刘俊锋介绍,“花样跳绳开始是学校的特色社团活动。随着参与的学生越来越多,花样跳绳成为很受学生喜爱的课间运动,学生的水平也越来越强。现在,花样跳绳已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我们的学生不仅在西安市的比赛上捷报频传,还连续参加了3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拿到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在学校的篮球场上,一群活力四射的少年运球、传球、投篮,动作娴熟连贯,拼抢精彩激烈,团队合作默契。就是这支球队,在2024年12月举办的莲湖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刚刚获得初中组冠军的好成绩。
据了解,学校近年来先后成立了花样跳绳、舞蹈、武术、话剧等30余个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亮点,为学生搭建自我发展的平台,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全面发展。其中花样跳绳社团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曾在中央电视台《非常传奇》节目中展演;篮球社团连续两年在莲湖区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中荣获冠军;啦啦操社团荣获2024年莲湖区健美操比赛第一名。
对于学校重点抓体育,开始一些家长有质疑,觉得运动会影响孩子的成绩。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不仅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成绩,还提升了学生的自信,重塑学生的心理,学校的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一批有体育潜力的学生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重点高校。特长突出,全面发展,潜力很大成为七十中分校学生的一大亮点,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自从教育联合体成立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浓厚。在学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张小娟的领导下,分校依托总校优质资源,两校紧紧围绕统一实施教育教学管理这一核心思想,统筹教师培训、考核、交流、教育教学、教科研、质量检测等,依托七十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资源,学校办学质量、中高考成绩屡创新高。
学校取得好成绩,学生全面发展,让这所曾经无人问津的校园,如今在老城区里渐渐有了名气。周边群众认可,业内人士称赞,学生家长满意。大家都说,七十中分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一所迅速崛起的特色学校。
马印文:阳光的大哥哥,视学生如亲人
在七十中分校的教师队伍里,有这样一位回族教师,他年轻帅气,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他清澈的眼眶里,装着的都是自己的学生。
“每个孩子都需要信任理解,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可能。”现任七十中分校团委书记的马印文说。
马印文是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专业的免费师范生,2018年分配到学校工作,他开始给高二年级授课,后来带过两届高三年级,自2021年9月开始任班主任。多年的教育经验,让马印文懂得教师要宽严相济,对学生要好心、好意,不一定要有好脸。别看马印文在课下和学生们嬉笑打闹,到了课堂马上就是一副严师的面孔,让学生融入到紧张的学习氛围。
马印文认为,对于教师而言,爱是最重要的。首先爱自己的学生,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与学生沟通就像和亲人谈心,把学生当亲人关心,那么如何去教育只是方法问题。
任教之初,马印文发现班上一位很特殊的学生,他不愿和任何人沟通,不愿意参与学校的任何活动。时间久了,班上的同学就开始孤立排挤他,让这位学生非常痛苦。马印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要走进这位学生的内心,他不能允许自己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像离群大雁一样,显得孤单可怜。但是要想和这位学生交流也是非常困难的,长时间没有朋友,让这位学生处处提防,就算善意的交流,也会遭到无情的拒绝。
这位学生的成绩如何?马印文表示,“如果光是看成绩的话,这位学生是平常的学生,似乎不值得关心。可是如果说健康地成长,那么这位学生就非常危险,随时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马印文一直观察这位学生,选择在合适的时机,对这位学生进行鼓励,孩子每次有一点进步,就会夸奖他,毕竟在他的生活里,认可和理解他的人太少了,甚至他的父母都难以和他交心。在马印文不懈的努力下,这位学生感受到爱意,开始变得积极,愿意融入班级的生活。马印文像搀扶刚发育的孩子学习走路那样,小心翼翼地让这位学生走出阴影,变得乐观自信起来。孩子的父母非常感激马印文,说他拯救了孩子,改变了孩子的人生。
在马印文的心中,一切皆有可能,坚持就是胜利。马印文讲述了一位学生,家庭遭受变故,自己放纵贪玩,整个高一都不认真学习,高二第一学期还沉迷网络,整日不离手机。就是这样一位沉迷网络的少年,在马印文无微不至的关心下,终于在高二第二学期开始努力学习。马印文的交流和陪伴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在高考时取得了比平时高出70分的好成绩,考入西安一所知名医科大学。这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都觉得是始料不及的奇迹。有人问马印文,他教育的成功秘诀。马印文回答:“相信一切都可以改变,什么结果都可以接受,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有为之奋斗的普通人。”
马印文热爱自己的教师工作,在他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也感恩他的真情奉献。马印文有次过生日,毕业班给他送了一块蛋糕,并且集体为他唱生日歌,这让他感动不已。毕业生多年之后给他写信问候,让他读了潸然泪下。一些毕业生的家长,在路上开车遇见他,一定要送他一程。还有一些毕业生见到马印文,对他说,遇见他是自己一生的幸运!这对于马印文而言,就是一位教师最好的褒奖,也是从教最大的收获。
钱俊荣:严格对待学生,高考斩获佳绩
2021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七十中分校传来一则喜讯,曹恩馨同学夺得莲湖区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绩。这在教育界无疑是重磅消息,七十中分校以优异的成绩向世人说明,这所学校也能培育出高分学生。
曹恩馨的班主任,西安市师德标兵钱俊荣老师谈及此事,表现得云淡风轻,平淡无奇。这位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的优秀教师,在大家面前朴实无华,登上讲台却能侃侃而谈,才华横溢,处处展露名师风采。
“曹恩馨是从初中就在我们学校就读的,当时中考就取得很好的成绩,出于对学校的信任,高中继续在学校就读。面对这样优秀的学生,我还是非常有压力的,害怕教不好学生误人子弟,因此我对待曹恩馨非常严格,绝不能让她因为自己的优秀骄傲,该表扬的我要表扬,该批评的我一定批评,就是要做到一视同仁。”钱俊荣说起自己的教育经验,强调核心是先育人,后育才,最终才能培育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在班级里的曹恩馨,与同学们关系融洽,经常给同学讲题,对于同学在学习上的求助,从来不感到麻烦,反而认为是提升自己的机会。在曹恩馨的帮助下,一些同学在学习上进步很快,曹恩馨也从中感受到助人为乐的价值,更加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曹恩馨上高三的时候,每次模考过后,钱俊荣都及时指导她考试出现的问题,关注她的情绪变化,为她树立信心。同时学校的教育联合体也发挥巨大的作用,七十中总校的优秀教师,对曹恩馨尽心尽力指导。对于曹恩馨取得莲湖区高考理科第二名的成绩,钱俊荣认为合乎情理,也是意料之中。
“我们把优秀的学生培养更加优秀,这没什么好说的,这是教师基本的要求,如果把不优秀的学生也能培养优秀,这才体现教师的价值。我们学校很多学生是刚过中考分数线录取进来的,通过三年在校学习,最终考上了重点大学,实现自己的心愿,有太多这样的案例,更值得大家深思。”钱俊荣认为,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就看教师会不会欣赏。评价学生要全面,一个成绩不优秀的学生,也意味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袁琼:紧抓习惯养成,关注全面发展
袁琼是七十中分校的高中政治教师,199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袁琼回忆自己1997年刚到学校的情形,那时候学校条件很差,操场下雨天泥泞难行,教师的宿舍是毛毡房,草席顶,没暖气。夏天如蒸桑拿,冬天似睡冰窖,老鼠在屋顶跳,风雨漏进房子。
袁琼出生在青海省西宁市的干部家庭,来到西安上学并且留在西安工作,觉得西安比西宁的条件好,没想到分配到学校发现,学校当时的条件比西宁的学校差远了。可还是凭着对教育的热爱留了下来,并且越来越喜欢这里,对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
“在我看来,学生发展是全面的,我反对唯学习成绩论,我更关注学生的习惯,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我要求我的学生,要有文明礼仪,注意仪容仪表,喜欢参与劳动,平时乐于助人。这样的孩子,不论成绩好坏,在家里首先父母喜欢,在校园老师喜欢,走进社会大家喜欢,人生就成功了一半。”袁琼介绍自己的教育观念,在她看来,好习惯伴随一生,好成绩只是一时,也许学生未来会忘掉知识,但是不会忘掉好习惯,这才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终身教育。
每当新一届学生步入校园,肯定会有不适应,有的学生表现得比较明显,不接受学校,对学校有偏见。遇到这样的问题,袁琼都会真心、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和学生沟通,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就看教师能不能发现,许多孩子父母都不抱希望了,可是作为教师不能放弃,每当父母发现袁琼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就会燃起自己教育孩子的信心。对袁琼而言,她见过各种各样的学生,近三十年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让她对教育学生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袁琼老师气质不凡,说话不紧不慢,声音动听,她的班级干净整洁,她带的学生也流露着好的教养。对于袁琼而言,最喜欢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学生对她说,感谢老师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过自己。
桂佳雯:祖孙筑牢民族根基,真情实意化解难题
提起桂佳雯,人们知道是七十中分校的一位干事,可是提起桂佳雯的祖母,在莲湖区可谓家喻户晓。桂佳雯的祖母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党的十七大代表、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学习巷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白秀兰。近期,一部反映白秀兰四十余载如一日地扎根基层,致力于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电影《暖阳》在西安已经开机拍摄。
在桂佳雯的记忆里,祖母白秀兰是一位大能人,也是一位大忙人,经常在社区忙到深夜,回到家就累得进入梦乡。祖母服务群众,任劳任怨,担当负责,勇上一线的所作所为,给桂佳雯心灵极大的触动。桂佳雯从小立志,要做像祖母一样,对国家和人民有用之人。
从小热爱美术的桂佳雯,坚持自己的爱好,后来就读西北大学美术专业,2020年毕业之后,来到七十中分校任美术教师。学生们都很喜欢这位热情爽朗,美丽大方的年轻姐姐,桂佳雯的认真细致,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桂佳雯是回坊长大的回族青年,她继承了祖母能言善辩,认真负责,百折不挠的工作品质,学校发挥桂佳雯的优势,让她负责教务、招生工作。桂佳雯开始面对来学校咨询的回族群众还有点怯场,可是时间久了,就能热情接待,对答如流,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有的家长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桂佳雯就耐心解释,倾情服务。祖母白秀兰对她讲:“整个的政策讲不通,你就把政策掰开一条一条讲,如果一次讲不通,你就把政策一遍一遍讲。”桂佳雯牢记祖母的教诲,遇到任何难题,都拿出真情实意化解。当大家知道桂佳雯的祖母是白秀兰,都夸赞桂佳雯不愧是白秀兰的好孙女,继承了祖母服务回族群众的好品质,是回族群众的知心人。
依托总校资源优势,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通过七十中分校四名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这是七十中分校近些年发展的缩影,也是七十中分校许多动人故事的真实写照。目前学校拥有一支年富力强、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其中22名教师荣获省、市、区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学校近些年屡获佳绩,先后荣获西安市文明校园、西安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西安市首批中学“示范团校”、西安市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先进单位、西安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优秀学校、莲湖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学校”、莲湖区“最美校园”、莲湖区“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七十中分校党总支书记,执行校长张小娟介绍说,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秉承“育人是根本,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为目标,走出了一条“以德育人、依法治教,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办学之路,形成了“团结、文明、求实、奋进”的优良校风,造就了一批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校全面落实新高考新课程方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以“导学案”为抓手,“一环五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合作中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在古城西安的中心,这所百年老校焕发着新的活力生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七十中分校通过实实在在的好成绩,家长们的一个个好口碑,让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七十中分校越来越好了,回坊的群众上学不用跑远路了,人们都夸赞这是一所办在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