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专题

整体把握心血管疾病,心脏、血管疾病一站式诊疗—西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程康专访

来源:西部网 2019-10-15 16:48

西部网讯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中国乃至全世界民众健康的杀手,位居致死疾病的前三名,其中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

9575bb1a5d713d8c08d18f671cbf1daa.png

西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程康医师认为,心血管疾病涉及心脏及外周血管疾病,老百姓常说的心脏内科应该是心脏与血管的学科统称更为贴切,近年来该领域发展迅猛,诊疗观念和技术不断更新。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程康主任坚持在开展心脏疾病诊疗的同时兼顾外周血管疾病诊疗,将人体的血管疾病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对心脏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同源性研究和诊疗,该诊疗模式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 行业发展日新月异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心血管内科领域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学科和行业发展非常迅猛。

作为心血管内科亚专业之一的“结构性心脏病”是发展最快、最新、最有前景的学科,其诊疗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将是未来10年最闪耀的明星。程康主任告诉记者,该学科主要针对心脏的结构性疾病,如二尖瓣、三尖瓣的瓣膜畸形,主动脉瓣的狭窄/关闭不全等问题进行诊疗。“结构性心脏病”在过去,主要通过传统的心脏外科开刀进行瓣膜更换,到近年来发展为内科介入治疗,心脏内科通过介入手段对患者的心脏瓣膜进行置换以达到治疗目的,该技术对于老年人或外科手术条件不成熟的病人是个福音,医生对患者的心脏瓣膜进行置换后可以令患者获得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双心疾病”和“应激性心脏病”也是行业内出现的比较新的概念,这是一种由于频繁熬夜、频繁加班、心理压力巨大,或者患者受到了巨大打击、刺激和惊吓,出现心脏实质和心理问题共同交织、相互影响的疾病,属于现代生活模式造成的心脏疾病。程康主任告诉记者,实际工作中带有心理方面问题的心脏病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30%左右,这些患者的轻重程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病人是轻到中度,如一些受刺激的病人,做造影检查心脏基本是正常的,但病人确实存在心脏血管痉挛、血管微循环内膜的损伤。部分病人会有胸痛,甚至出现心肌梗死,但大部分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很轻。

305d9920d30a7e32b39889b27c663de5.png

此外,医生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相比过去传统的高血压一旦被诊断后就轮换吃降压药的思路,逐渐变为对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详细筛查以及对基因型和个体药物敏感的识别,这些都可以更有针对性的筛选出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精准医学诊疗将成为发展趋势。

程康主任认为,高血压只是一个临床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导致。传统的高血压病因诊断之所以单一,和医生认识水平、医院诊断条件、患者的认识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明确详细诊断的流程繁琐,而且部分检查特别耗时,很多大医院医生有意识详细检查诊断的微乎其微;对于多余辅助诊断检查,患者也不太理解,觉得有病就是开药吃药,不需要多花钱多做检查。

心衰作为心内科最后一个尚未被攻破的堡垒,对于心衰的治疗进展主要体现在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最近1-2年刚推出来的很多新药,能够有效降低心衰死亡率的药物;针对心衰的机械辅助装置,如超滤透析治疗心衰,三腔起搏器(CRTD)治疗心衰;曾一度被热议的干细胞等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编码治疗,都是心衰治疗的方向和趋势。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