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专题

结肠息肉不容小觑

来源:西部网 2019-07-18 18:12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中,有近1/3的人被发现有结肠息肉,这个比例非常高,已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那么,什么是结肠息肉呢?有了结肠息肉是不是一定会得结肠癌呢?发现结肠息肉该怎么办呢?手术后还需要定期复查吗?听西安大兴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林涛来详细为您解答。

1. 什么是结肠息肉?

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通俗来讲,结肠息肉就是结肠黏膜局部的异常突起。

结肠息肉这一称谓,其实是针对息肉外观形状的一种描述,就其病理性质而言,结肠息肉有多种完全不同的病变表现,比如,炎症恢复后形成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腺瘤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腺癌则是大家常说的结肠癌,而所有这些病变在内镜下都是以息肉的外在表现形式存在于肠内。

2.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关系

结肠息肉有多种类型,并非所有的类型都会发展成结肠癌,比如炎性结肠息肉的癌变率就极低;腺瘤性结肠息肉,是一种发生在结肠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而绝大部分的结肠癌是由腺瘤逐步发展而来的。但是,即使得了结肠腺瘤也不用过于紧张,因为并非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一般而言,小于1厘米的,表面光滑的结肠腺瘤,它的癌变率都比较低,而大于2厘米,表面呈菜花状的结肠腺瘤,它的癌变率较高。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结肠息肉从微小息肉→小息肉→大息肉→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患者只要在息肉的这一发展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

3.结肠息肉的主要治疗方法

目前,内镜下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很多,技术也很成熟,大部分结肠息肉可在内镜下治疗而无需外科手术治疗。

采用何种方法治疗息肉需要消化内科医生根据息肉所在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患者的自身情况、个人意愿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后,再作出具体判定。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结肠息肉基底部黏膜处注射少量生理盐水,把结肠息肉托起来,然后用圈套器把结肠息肉整个套住,通电后进行切除。切掉结肠息肉后,医生会根据创面大小以及出血、穿孔的风险决定是否需要用钛夹夹闭。手术切除之后,患者一般还需要在医院住上几天,观察无并发症发生后方可出院。

比较小的小结肠息肉可以用热活检钳或采取氩离子电凝固术,而很小的结肠息肉则可直接用活检钳夹掉。特别大的息肉尤其是大的扁平结肠息肉,需要采用特殊的内镜切除方法,如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有个别特别巨大的结肠息肉仍需要外科手术切除。具体需要采用哪一种方法,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而定。

4.息肉切除后不要忘了复查

结肠息肉切除后还可能会有异位再发的可能。一般来讲,结肠息肉的患者再长息肉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所以结肠息肉切除后,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患者选择复查时间时应综合考虑切除时结肠息肉的数量、病理类型以及切除时的具体情况等,复查时间一般控制在1年到3年。这需要消化内科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首次复查肠镜时无新发的结肠息肉,患者可在征询专科医生后适当延长进行肠镜复查的间隔期。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