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高原丨7小时生命接力!援藏医生紧急“抢”回藏族小伙手指

来源:西安市红会医院 2025-10-14 09:34

近日,西藏普兰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传来救护车的警笛声,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治在这里紧张上演,一位手指严重绞伤的藏族小伙,在援藏医生的全力施救下,保住了手指,也留下了一段汉藏一家亲的动人佳话。

8月2日,年轻的藏族小伙多吉(化名)在操作农机时不幸发生意外,右手多根手指被机器严重绞伤,情况万分危急。家属带着多吉火速赶往当地卫生服务中心。然而,面对如此复杂的手部创伤,当地的医疗条件和经验面临着严峻考验。

值班的援藏医生、来自西安市红会医院手外诊疗中心的医生杜晓龙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看到多吉因剧痛而苍白的脸庞和家属焦急无助的眼神,杜晓龙医生的心立刻揪紧了。他清楚地知道,手指功能精细,神经血管丰富,这样的损伤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手指坏死甚至残疾,这对于一个正值青春年华、肩负家庭希望的年轻人来说,将是沉重的打击。

“一定要想办法保住他的手指!” 这个信念在杜晓龙心中坚定无比。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尼泊尔、印度和我国交界的边疆高原地区医疗设备相对简陋,缺乏专用的显微外科器械,没有缝合手部血管的显微缝合线,也没有手外科专业的手术显微镜,当然这里也没有经过显微技术训练的医生为助手。这为清创缝合和血管神经吻合带来了巨大困难。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多吉的伤指血流不止,手术风险与难度持续攀升。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杜晓龙医生临危不乱,迅速联系供应室消毒自己从西安带来的显微器械,同时联系医院眼科老师,借来眼科显微镜和显微缝合线,迅速组织起一支由本地医护人员组成的临时救治小组。在有限的条件下,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手外科经验,果断制定了救治方案。灯光不够亮,就用手机手电筒辅助照明;器械不趁手,就凭着多年练就的稳定手法,屏息凝神地进行精细操作。

清创、止血、探查伤情、小心翼翼地修复受损组织……手术台前,杜晓龙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旁边的护士不停地为他擦拭。高原的缺氧环境让他的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有些沉重,但他手中的动作却始终精准而稳定。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全神贯注,紧密配合,手术室内只听见仪器声和彼此鼓励的低语。他们不仅仅是在救治一根根手指,更是在守护一个年轻人未来的希望。

经过近7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当杜晓龙走出手术室,对守候在外的家属说出“手术很成功,手指保住了”这句话时,多吉的家人紧紧握住医生的手,眼眶湿润,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连声道谢:“谢谢!谢谢医生!突及其(藏语:谢谢)!”

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多吉的恢复情况较好,修复的多个手指血运恢复,小指因末节缺失,做了残端修整术,拇指末节离断并组织缺损,血管太细,组织缺氧,血运恢复较差,损伤最重的环指保指成功。阳光再次洒进病房,映在多吉重新绽放笑容的脸上。这场在雪域高原上完成的“生命接力”,不仅挽救了藏族小伙的手指,更用无私的大爱和精湛的医术,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为民族团结的篇章,写下了温暖而有力的一笔。

杜晓龙自6月份入藏以来,在当地先后完成多例指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尺桡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跖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等微创手术,手指离断伤断指再植、手足部开放伤清创、肌腱、神经修复术,瘢痕清理游离植皮、皮瓣修复术等显微修复手术;进行骨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讲解;为藏族同胞、尼泊尔、印度、美国等国际友人进行疾病的诊治。

cc36cd8b57816b9a3c67cdd60003a113.png

9月17日,陕西省卫健委一行人赴普兰县人民医院看望援藏医疗队员,并提出工作要求:一是加强自我防护,合理安排作息,确保身心健康;二是强化“传帮带”作用,提升本地医疗队伍技术水平,助力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三是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促进医患沟通,当好民族团结的桥梁;四是坚守初心使命,立足岗位奉献,在援藏实践中彰显医者担当。

杜晓龙与援藏医疗队用坚守与奉献,在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点亮希望之光;他们以仁心仁术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将“输血式”援助转化为“造血式”帮扶,让健康中国的阳光照进边疆角落。这不仅是医者的担当,更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最温暖的注脚。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