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长安区村医陈斌利:三十二载初心“医”然 用坚守筑起乡村健康防线

来源:西安市长安区融媒体中心 2025-08-27 15:04

8月18日清晨,晨曦刚漫过杜曲街道西樊村的田埂,西安市长安区乡村医生陈斌利已将体检完的村民送回村。来不及歇口气,便转身接诊等候的患者。

“来,舌头伸出来我看看……嗯,好多了,今天再贴一贴。”卫生室里,陈斌利一边收起听诊器,一边对发烧患儿的母亲何晶说道。他动作娴熟,调药、撕胶布、找准穴位、贴敷按压,一气呵成。这样的操作,从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以来,他的双手已经重复了千遍万遍。

“俩娃从小病了就找陈大夫,这次娃高烧,通过中药贴敷、不用打针,体温降到正常,这方法效果好,副作用也小。陈大夫医术好、看病又认真,我们信得过。”患儿母亲何晶的话,道出了患者对陈斌利的信赖。这份信赖,源于他中西医融合的精湛医术,更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陈斌利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乡村医生,毕生行医救人的身影,在他心中种下了“守护乡邻”的种子。

图片

1993年从卫校毕业后,陈斌利跟着父亲深耕中医,又将卫校所学的西医知识与家传中医有机结合,不断精进医术。2013年他专程前往陕西省中医医院进修,把针灸、艾灸等中医技术带回乡村,用“一根银针、一把草药”继续书写暖心故事。

村民郭某因脑血管病后遗症卧床不起,陈斌利每天上门针灸,搭配中药熏洗,一个月后,郭某竟能扶着墙慢慢下地行走,家属攥着他的手送上锦旗;6岁的小郭扁桃体三度肿大,夜间呼吸困难,父母带着孩子跑了多家医院,得到的都是“手术”建议,陈斌利接诊后,用穴位贴敷配合推拿,20天过去,孩子的扁桃体肿块缩小至一度,夜晚终于能安稳睡觉,久违的笑容重新回到脸上……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2023年,在西安市长安区卫生健康局的指导下,西樊村卫生室通过全区首批“中医阁”验收。他趁热扩充中医理疗区,添购艾灸盒、火罐,让中医服务更接地气。如今,他的中医适宜技术已惠及千余人次,还把毕生所学教给儿媳,为中医阁注入新鲜血液,让这份“中医情”在乡村延续。陈斌利还为所有慢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坚持手写记录,定期上门监测。翻开他桌上一沓沓随访记录,每一页都工整详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体征变化、复查提醒……一笔一画,记录的是数字,承载的是生命。

图片

作为村里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的“家庭医生”,陈斌利定期上门测血压、指导用药,直至每位村民的指标都控制在稳定范围内。“陈大夫天天来给我量血压,很贴心!”刘大爷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在他的努力下,西樊村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的慢性病管理率、签约服务率等多项指标均达100%。

32年里,深夜的急诊电话、风雨中的出诊路、节假日的坚守岗位,早已是陈斌利的日常。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总能第一时间背起药箱,穿过村巷奔向患者。全村984户3243人的健康,都装在他的心里。今年8月11日,陈斌利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我做的这些都没啥。”采访时,陈斌利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的默默付出。三十二载行医路,他把“奉献”刻进骨子里,用医者仁心筑起乡村健康的“防护墙”,让初心在岁月里始终“医”然滚烫。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