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西安市中心医院四项科技成果斩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来源: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5-08-19 09:40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西安市中心医院科研工作喜获丰收,共斩获四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儿科邓慧玲副院长团队项目荣获二等奖,消化内科庄坤主任团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玉主任团队以及神经内科刘志勤主任团队的三项成果荣获三等奖。这一佳绩集中体现了医院在医学前沿领域的深厚科研积淀、持续创新能力和突出的临床转化成效。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重症手足口病早诊突破
搭建精准救治新平台
儿科邓慧玲副院长团队获奖项目“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与应用”,针对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等难题,建立了全新的早期诊断技术研发平台。团队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筛选出关键生物标志物,实现了对重症倾向患儿的精准预判,显著降低了误诊漏诊率,为及时干预争取宝贵时间。该技术已在省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救治水平,改善了患儿预后。同时,该项目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医疗机构对手足口病诊治技术的提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聚焦胃癌早诊早治
构建精准诊疗新体系
消化内科庄坤主任团队获奖项目“早期胃癌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致力于破解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展机制。团队创新性地融合分子预警技术、精准内镜筛查与微创治疗手段,并结合中医药特色疗法,成功构建了一套高效、规范的早期胃癌精准诊疗体系。该体系显著提升了胃癌的早期检出率和治疗效果,为降低胃癌死亡率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成果对于全面提升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胃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深耕肺癌耐药机制
奠定精准治疗新基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玉主任团队的获奖项目“精准医学指导下的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标发现与药物体系的构建”,在非小细胞肺癌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从基因、蛋白层面深入解析,结合细胞及活体动物实验层层验证,不仅系统揭示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多项关键耐药机制,更成功发掘出具有重要价值的疾病预后预测新靶点。这些原创性发现为临床实现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诊断和高效靶向治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项目成果已通过合作开发模式在多家医院实现转化应用,在显著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同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真正惠及广大肺癌患者。
破解卒中诊疗难题
构建个体化救治新模式
神经内科刘志勤主任团队的获奖项目“基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精准诊疗模式应用”,直面我国居民首要致残和致死性疾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精准诊疗挑战。团队联合多家兄弟院校科研力量,历经十余年攻关,聚焦AIS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机制及诊治策略,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项目创新性地探索并验证了用于AIS精准诊断与治疗的多项模型,显著提升了临床救治水平;成功构建了个体化的急性期再灌注诊疗模式,临床应用后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西电集团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证实其为AIS的精准化诊疗提供了可靠、高效的临床路径,在大幅降低急性期治疗成本的同时,展现出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此次四项省科技进步奖的获得,是西安市中心医院长期坚持“科技兴院”、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医院在重点学科领域的强劲创新实力和服务健康事业中的责任担当。获奖项目均紧密围绕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成果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实践应用性,有效促进了诊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成本的优化,为“健康陕西”建设贡献了坚实的科技力量。未来,西安市中心医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提升医药服务能力、守护群众健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