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仁心:高原县医院里的援藏医疗队

来源:西安市中心医院 2025-08-18 10:37

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雪域小城,一批来自西安市中心医院的医疗专家,正用专业与热忱在阿里地区札达县人民医院播撒健康与知识的种子。他们的日常,是高原上独特的生命守护曲,更是技术火种接力传递的进行曲。

肛肠外科

细致入微破难题手把手传“巧”艺

高原地区特殊饮食习惯导致肛肠疾病多发且复杂。援藏医生李恒面对一例复杂的高位肛瘘患者,在设备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他凭借丰富经验,精心设计手术方案,以最小的创伤成功实施“肛瘘挂线术”。术后,他不仅每日数次亲自查看伤口,更将每一次换药都变为现场教学。他一边操作,一边向围观的本地医生详细讲解挂线松紧度控制的要点、脓腔引流的技巧:“松了效果不佳,紧了病人剧痛,这个手感,要在实践中反复体会。”一位年轻的藏族医生在他的指导下,首次成功独立完成一例低位肛瘘手术,那份自信的笑容,正是技术扎根高原的最美印证。

骨科

无影灯下勇担当倾囊相授“急”救术

藏区道路崎岖,外伤骨折肌腱断裂频发。急诊深夜,一位当地居民因工作造成肌腱断裂被送来。援藏骨科医生任波立即组织抢救。无影灯下,他沉稳指挥,带领本地医护团队,在现有条件下,成功实施了“肌腱断裂缝合”手术。术后查房,他不仅关注手术效果,更将重点放在指导本地医生处理术后康复训练上。“高寒缺氧环境,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有其特殊性,”任波医生反复强调,“早期活动范围如何控制?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这些细节关乎最终疗效。”他将肌腱断裂的处理原则,拆解为一步步可操作的具体流程,填进本地医生日常实践的空隙中。

检验科

显微镜下寻“真”相严谨规范立标杆

检验是临床的“眼睛”。援藏检验师贺新蓉发现当地检验科在血液学相关实验方面力量较为薄弱,随后安排了《血细胞发展规律》《急性白血病分型》等专题培训及考核。她依托科室现有设备及试剂,规范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操作,指导工作人员在显微镜下准确辨认各期细胞形态。通过掌握血常规结果中的异常信息,工作人员可及时进行镜检,鉴别初发的血液系统疾病,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方向。血细胞形态分析借助显微镜观察血液中各类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评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与质量,辅助诊断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及遗传性疾病(如地中海贫血)等。血液学检验对血液性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深化对该类疾病的认识也有助于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开展。期望通过援藏期间的系列培训,当地工作人员能敏锐识别血液相关疾病,使患者尽早获得更专业的治疗。

图片

B超室

探头之下探“隐”秘“看图说话”授真知

B超室内,援藏医生高程诚正指导一位本地医生识别一个疑难肝脏占位的声像图特征。“你看这里,回声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后方还有衰减,这些蛛丝马迹都要高度警惕。”他不仅解读图像,更传授扫查手法:“患者呼吸配合很重要,探头在这个肋间倾斜的角度很关键,稍微偏一点,可能就漏掉了病灶边缘。”他常鼓励本地医生先操作、先判断,自己再复核讲解,将“看图说话”的能力,在一次次共同凝视屏幕的实践中扎实地培植起来。一台旧机器,在援藏医生手中,被磨砺出更深邃的洞察力。

图片

高原之上,氧气稀薄,但使命与担当始终饱满如初。援藏医疗队员们用听诊器丈量海拔,以手术刀连接远方与近邻,在每一次精准的诊断、每一台成功的手术、每一份严谨的报告、每一堂倾心的带教中,将精湛医技的根须深植于高原冻土;他们不仅是雪域健康的守护者,更是高原医疗薪火传递的燃灯人——那份执着与坚韧,正悄然提升着雪域高原的生命海拔。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