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里的“致命杀手”,热射病急救牢记黄金30分钟
来源: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25-07-15 10:46
致命高温,热射病比你想象得更凶险
热射病并非普通中暑,它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致命的一种,医学上称为“重症中暑”。当人体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时,体温调节功能崩溃,产热远超散热,核心温度迅速突破40℃,犹如一台失控的锅炉。
更值得警惕的是,热射病不一定发生在烈日下!也有可能发生在室内环境中。
识别预警信号,抓住“烫、晃、晕、乱”四字诀。
热射病分为两大类型
劳力型:高发人群为青壮年(建筑工人、运动员等),诱发场景多见于高温下高强度劳动或运动。
经典型:高发人群为老人、婴幼儿、慢病患者,诱发场景多见于室内闷热不通风环境。
四大危险信号——烫、晃、晕、乱
烫:体温飙升超40℃,皮肤摸起来灼热干燥(关键特征:无汗!) ;
晃:步态不稳,肢体抽搐,甚至角弓反张;
晕:剧烈头痛伴呕吐,意识模糊或昏迷;
乱:胡言乱语、行为怪异,脉搏快而微弱。
普通中暑和热射病的区别
普通中暑尚有自救能力,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
热射病患者往往已丧失呼救能力,必须依靠他人识别施救。
急救黄金30分钟
降温就是救命!发现热射病患者,需立即开展“三步急救法”。
第一步:脱离险境
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首选空调房,温度调至16℃—20℃); 平放患者,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
第二步:快速降温
目标: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以下; 方法:冷水浸泡法、冰敷重点区、蒸发降温法等。
第三步:防误吸及呼救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抽搐时勿塞任何物品入口,勿喂水!同时拨打120急救电环,明确告知医护人员疑似热射病及体温情况。
关键提醒:即使患者看似恢复,也必须送医。热射病常导致隐匿性内脏损伤,需专业评估。
科学预防,四类人群需重点防护
户外工作者:避开高温时段;
老年人:破解“舍不得开空调”困境;
产妇与婴幼儿:打破“捂月子”误区;
运动爱好者:警惕“健康人”错觉。
急救物资清单——家庭必备6件套
电子温湿度计;
医用冰袋:冰箱冷冻室常备2个—3个;
喷雾瓶:装入自来水,用于蒸发降温;
口服补液盐Ⅲ:快速纠正电解质紊乱;
急救联系卡:写明家属电话、基础病史;
便携风扇:USB充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