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可能真的会“要命” 健康口腔关乎全身健康
来源:西安晚报 2024-03-20 15:10
21岁的小赵是西安一名音乐专业的大学生,去年因牙疼在医院被诊断为智齿冠周炎,医生让他口服抗生素,牙龈消肿后及时拔除智齿。小赵吃药3天后牙疼症状逐渐好转,他觉得没事了,就没有遵循医嘱去拔牙。
最近一周,小赵的智齿冠周炎复发了。 这次小赵觉得抗一抗就好了,照常练习吹萨克斯。然而当天晚上他就牙疼得半边脸都肿了起来,第二天出现浑身高热、说话困难,不得不来到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就诊。
经医生诊断,小赵患上了败血症,是由于智齿周围局部感染未能及时治疗,又吹奏乐器导致细菌感染扩散,引起气道水肿导致呼吸困难。经过医生抢救和后续治疗,目前小赵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
大家常说“牙疼不是病”,牙疼时忍忍就过去了,或者自己吃点消炎药。这样做真的可行吗?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
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健康体魄”。3月19日,记者专访了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预防科主任医师轩昆。
轩昆主任说,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口,口腔健康不仅直接影响食物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更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口腔健康状况不佳是导致许多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如牙周病是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患有牙周病的人群比无牙周病人群的冠心病发病率增加了25%。口腔内与牙龈感染有关的细菌会进入血液并附着在血管上,加速血栓的形成,从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牙周病还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研究证实,牙周病不会引起糖尿病,但两者同时存在时却会相互影响。如果牙周病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增高、血糖水平难以控制,两者之间是双向促进的。
轩昆表示,呼吸道和口腔环境相通,口腔内可能滋生大量呼吸道致病菌,如果口腔卫生不佳,或者长期存在口腔疾病如龋病、牙周病等,口内的微生物和细菌毒素等会在咳、呛时进入下呼吸道甚至肺部,继而诱发肺炎或支气管炎。
另外,口腔疾病甚至会增加患癌风险。已有多项研究显示,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牙齿松动等不健康的口腔状况,与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及肺癌等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联。
日常生活怎样保持口腔健康
轩昆告诉记者,保持口腔健康首先要预防牙周疾病。牙龈出血是牙周组织自我保护的一种“信号”预警。当出现刷牙或进食时牙龈出血、牙龈红肿胀痛、口腔异味等症状,说明牙龈已处于不健康的状态。牙龈与牙齿结合之处是一个非常精妙的“袖口”结构,称为“牙龈沟”,此处是刷牙的盲区,常会堆积大量细菌,与唾液中的钙磷离子结合成为牙结石,紧紧附着在牙齿表面,刺激、压迫牙龈,进而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如未得到及时治疗,牙结石日积月累,会发展为牙周炎,牙齿会松动、脱落。
预防牙周疾病,首先要认真、正确、有效地刷牙,牙刷旋转45度,对准“牙龈沟”做短距离颤动。此外建议每年进行1-2次洁牙,将堆积在牙齿上的牙结石去除,减少对牙龈的刺激。若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口腔异味等“警示信号”,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其次,预防龋病。龋病就是俗称的“蛀牙”“虫牙”。口腔中有大量细菌会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它们会发酵食物残渣,释放出酸性物质腐蚀牙齿,日积月累形成洞,称为龋洞。龋病早期可能毫无感觉,随着龋洞逐渐扩大会有塞牙、敏感等症状。如果任由龋病进展,侵犯到牙髓时就会出现剧烈疼痛,当龋洞对牙齿破坏过大时只能拔除。
要预防龋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清除牙菌斑,每天早晚使用含氟牙膏、使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并通过改善牙齿表面光滑度和平整度(定期涂氟、进行窝沟封闭),减少甜食及含糖饮料等,增强牙齿抗龋能力。同时,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若已出现症状,请及时就医治疗。 记者高瑞 通讯员王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