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提防 手足口病冬季也“发飙”!
来源: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 2023-12-08 09:23
“孩子手脚和嘴巴里都长了小疱疹,还发烧,是过敏了吗?”各位家长需警惕孩子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该病冬天虽不是高发季节,但小孩仍有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均可以引起,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感染最为常见,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病例比例较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5月—7月为高发期,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细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
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流行。
该病潜伏期为3天—7天,发病后7天传染性最强,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粘膜和疱疹液而感染;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感染;咽喉分泌物、唾液、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
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病,三岁及三岁以下婴幼儿更易得病。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手足口病日常怎样预防?
1、勤洗手。
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消毒洗手的习惯,同时规范自身行为,在外出后、接触儿童前、为患儿更换尿布和沾有排泄物的衣物后,均需洗手并妥善处理污染物。
2、勤通风、勤锻炼。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此外,孩子要增加户外运动,经常晒太阳,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肠道病毒感染。
3、勤消毒。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者进行消毒处理。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4、讲卫生。
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以免传播疾病。
5、少聚集。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超市、游乐园、广场等。
6、饮食注意。
避免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补充营养。
7、接种病症对应疫苗。
8、提高自身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