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怎么办?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北医院) 2023-11-10 11:36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疾病。熟悉是因为患病率较高,成人慢性胆囊炎患病率为0.78%-3.91%,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陌生是因为很多患者患有多年的胆囊炎、胆囊结石,却并不知道严重程度,在手术治疗与和保守治疗抉择中犹豫不决地徘徊,不知如何选择。

什么是慢性胆囊炎?

顾名思义,就是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常表现为无症状(约占70%),反复右上腹不适(主要是右季肋区)或腹痛,也可出现急性发作。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的愈加重视,腹部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患者大多是在常规健康体检中发现了部分“无症状”的胆囊结石被筛查确诊,腹部超声结果描述常如下:常常是“胆囊壁增厚(壁厚≥3mm)、毛糙,合并结石可表现为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等”这样的描述。

在全科医学、消化内科、普通外科门诊,常常会遇到很多患者,在自己进食吃完饭后,右上腹或上腹侧肋缘下疼痛,尤其是大鱼大肉、油腻荤腥饮食后疼痛加剧,门诊医生大概率会再结合查体进一步检查,排除多都是患有胆囊炎。由此可见,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主要发病危险因素是诱因是油腻饮食,而并且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缺乏运动、不吃早餐,胆囊结石家族史也是慢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

吃什么会相对避免减少上述情况发生?

高纤维饮食、多吃水果、坚果、素食以及喝咖啡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胆囊炎的发病。

但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胆囊炎后,通过互联网查到各种各样的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信息,难以分辨自己的病情,常常会产生焦虑,紧张自己的病情。

得了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该怎么办?

首先进行饮食的调整,饮食规律、定量定点、低盐低脂、减少热量的摄入。其次,可口服药物治疗。

1、无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且无外科干预指征,可以定期观察,不实施治疗;

2、有症状的胆囊结石,通过医院检查,如果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时,可以考虑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

3、如果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如反酸、恶心、嗳气、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的情况,应口服促进胆汁合成、分泌消化酶的药物;

4、如果有慢性轻度腹痛的患者,可以口服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匹维溴铵,解除肌肉的痉挛。若胆绞痛急性发作时,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降低急性胆囊炎的风险。如果效果不佳,就诊医院进一步治疗;

5、慢性胆囊炎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若急性发作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6、在中医上,胆囊炎需要通过对各种分型如肝胆气滞、肝胆湿热、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肝阴不足等进行辨证后,不同的分型使用不同的治法。

最后就是外科治疗,慢性胆囊炎通常不需要预防性的胆囊切除,建议定期复查随访。

如有以下指征,需尽快外科治疗!

1、胆囊疼痛,口服药物无法缓解;

2、超声报告有如下改变:胆囊壁增厚至4mm以上,或胆囊壁局部增厚,疑似胆囊癌、陶瓷样改变合并胆囊息肉(胆囊息肉越大、胆囊癌发病率越高,直径≥1cm的胆囊息肉癌变率高达50%)。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不可怕,一旦患病,及时就诊,定期评估,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