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的季节又来了 教你这样远离“秋季抑郁症”
来源:西安日报 2023-10-15 10:40
秋风料峭、落叶纷纷,人们容易感受到悲凉与落寞,这种季节性的悲伤情绪叫作“秋季抑郁症”,又名“悲秋”。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副主任药师阎得胜表示,有调查显示抑郁症在一年中以秋季发病率最高,可达35%。为什么秋季抑郁症高发?又该怎样远离秋季抑郁症?
中医认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人体气血、阴阳盛衰也随着自然界的周期而变化,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然节律密不可分。因此秋季抑郁的高发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季节的变化及温度降低,由于秋雨绵绵、气温骤降,容易使人心理压抑,导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沉默寡言;二是秋季气温变化大,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受凉感冒,出现乏力和食欲下降等,进而影响到情绪,导致郁郁寡欢;三是进入秋季后日照时间缩短,阳光不充足,会影响体内褪黑素等激素的分泌,也会导致抑郁症高发。
阎得胜表示,想要远离秋季抑郁症,首先要规律作息。秋季万物凋零、肃杀荒败,应早睡早起,天亮即醒,尽量在23:00之前睡觉,避免熬夜,规律作息,使志意安定。同时适当运动,每周花约60分钟运动,患抑郁症的概率就会降低50%。此外,还要注意饮食清淡,悲秋之感会伤及人体肺气,而肺气虚弱者更易产生悲秋情绪,因此秋季可以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和水果,如百合、秋梨、莲子、蜂蜜等。
基于老百姓对于抗抑郁症药物存在认识误区,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药剂科主任邵青特别强调,抗抑郁症药物服用方面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是谨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抗抑郁药物一般都是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一些对药物比较敏感的患者可以从常规剂量的半剂甚至四分之一开始服药,一般经过1-2周可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服用抗抑郁药通常需要2周才开始见效,服药6-12周药效才能完全发挥出来。刚开始服药的1-2周如果症状改善不明显,应当继续观察,不可操之过急。如果2-4周病情仍未见改善,应第一时间咨询医生或药师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其次,要正确认识药物副作用,不能私自停药。很多患者担心服用抗抑郁药会上瘾、担心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影响身体健康。其实抗抑郁药已被证实不会造成药瘾,副作用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临床常见抗抑郁药的副作用有腹泻、恶心呕吐、嗜睡、便秘和体重增加等,副作用也与个体差异有关,不代表所有的副作用都会产生。此外,服药初期的胃肠道反应一般在1-2周后会逐渐消失,某些不良反应可通过调整治疗方案解决。若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请及时复诊。
第三,不要盲目比药、私自换药。“隔壁的小刘跟你一样也是抑郁症,吃了那个什么药已经好了,你也去买来吃吃看?”“王姐她女儿吃了那个药之后症状都消失了,特别灵,你要不要也试试?”这些情况在临床中很常见,认为别人吃了某个药好了,那是不是证明其特别有效。其实每个患者都存在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体重、病程长短、疾病特点等都会影响药物的选择,因此需要医生和临床药师给出适合个人的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对症治疗。
最后,注意食物对抗抑郁药的影响。服用抗抑郁药物期间应注意禁烟酒,避免喝浓茶、咖啡等。 (西安报业健康工作室 彭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