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 暑期儿童意外伤害高发 做好有效看护 学点急救知识心不慌
来源:西安晚报 2023-07-16 07:59
7岁的甜甜迎来了自己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本以为是放松身心的机会,结果近日和同学在小区玩耍时,她不小心从游乐设施上摔下来造成手部骨折,整个暑假都成了恢复期……眼下,暑假生活已拉开帷幕,孩子们尽情撒欢的时候,也进入了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
据了解,每年暑假因意外伤害入院的患儿比其他月份多三成左右。很多意外伤害就发生在最常见或被认为最安全的地点,如烫伤、扭伤、摔伤等。发生意外时家人正确而及时的处理,对降低伤害和后期救治至关重要,因此,专家提醒家长在做好有效看护的同时,适当掌握科学急救知识,遇到意外要及时就医。
牙齿脱落或断裂 抓住“黄金30分钟”
每年暑假,口腔医院的门诊接诊量都会进入高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治疗牙齿,此外由于暑假户外活动增加,摔倒磕碰导致的牙齿脱落、断裂等情况也明显增加。儿童刚萌出的恒牙断裂或脱落该怎么办?什么样的情况牙齿可以接回去呢?
儿童刚萌出的恒牙属于“年轻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牙神经再生能力强,受伤后及时处理的话,成功率非常高。那么如果遇到孩子牙齿脱落或断裂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口腔医生表示,如果牙齿因磕碰完全脱落,牙齿表面干净,可以直接按照牙齿的位置把它放进去。如果牙齿表面粘有尘土、沙子等等,家长应该手拿牙冠,用流动的自来水冲一下,冲干净以后马上再放到牙槽窝,因为时间短,成活率很高。如果是牙齿受伤断裂,也是有机会修复的,家长需抓紧“黄金30分钟”,在发生牙齿断裂后第一时间将断牙放入牛奶中,带到医院交给医生。因为放到牛奶里以后,牙根周围的牙周膜细胞能保存很长时间,比干燥条件下保存时间更长,争取到就医的宝贵时间,使再植容易成功。如果找不到牛奶,也可以把牙含在自己的口腔里,因为唾液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也能使细胞维持一定的活性。
骨科外伤多发 暑期切莫“太自由”
滑板、平衡车、打球,都是孩子们热衷玩耍的项目之一。那么,如果遇到骨伤意外,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发生骨伤后,家长要保持冷静,对孩子的伤情做初步判断,同时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或者前往医院就医。如果孩子发生意外骨折,会感觉剧烈疼痛,患肢运动受限甚至不能活动,触痛明显,受伤部位出现肿胀以及表面皮肤变色,严重者骨折部位出现畸形等。尤其在关节脱位和严重骨折时,一般会发生肢体变形。如果是扭伤,虽有疼痛,但仍可活动,患肢肿胀及触痛相较于骨折不太严重,休息一段时间后能够缓解。但为了明确是不是骨折,还是建议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如发现孩子可能发生骨折,要立即限制患肢肢体活动,切忌按揉、牵拉肿胀部位,以防加重患肢损伤。
值得提醒的是,儿童骨伤并不少见,不少意外发生在家里或者比较熟悉的户外,家长需提高安全意识,如孩子在使用平衡车时要将速度调低,避开湿滑路面和水洼;玩滑板、溜冰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场所,并佩戴护腕、护肘等护具。
儿童发生烫伤 学会“五步急救法”
暑假期间儿童着装单薄,皮肤暴露面大,意外烫伤事件频发。关于儿童烫伤的即时处理,儿科医生推荐“冲、脱、泡、盖、送五步急救法”。
“冲”:即发生烧烫伤后,立即用15至30摄氏度的冷水持续冲洗受伤部位半小时以上。注意冲洗时不要将水直接对准伤口,应冲洗伤口一侧,让水流至烧烫伤部位。
“脱”:将受伤部位表面衣物脱下,防止污染物可能造成的伤口感染。原则上要避免受伤部位的水泡破裂,引起烧烫伤部位的二次损伤。若表面衣物同皮肤粘连,则不可硬脱,应前往医院由专业人士处理。
“泡”:将受伤部位置于冷水中浸泡或用干净的冷水毛巾湿敷,减轻疼痛感。但应避免使用过度冷却的凉水或是用冰块直接接触受伤部位,因为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发生冷冻损伤。如果烧烫伤处的皮肤已破,就不能用冷水长时间浸泡,以防感染。
“盖”:选取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保护伤口。千万不要用酒精消毒创面。可在伤口处涂抹烧烫伤膏,切忌涂抹蛋清、牙膏、酱油、白糖、香油等可能会导致感染的物质。
“送”:最后,除极小的烧烫伤可自行处理外,在进行上述步骤的同时,家长应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将患儿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专家提醒,如果烫伤部位有水疱,不要私自挑破,会增加感染风险,另外如果在家护理时,烫伤部位有难闻气味的分泌物,说明已经感染,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