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守水人牟太发26载护一汪清泉
来源:西部网 2025-09-29 17:07
一件旧皮衣,送给谁?我第一个想起的人,是“狗娃”。
在秦岭深处的石峡子沟,有这样一位守护者:一件洗得泛白的旧T恤裹着瘦削的身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拂过山间草木,一双略带跛脚的腿踏遍水源地的每一寸土地。他叫牟太发,村里人更习惯喊他“狗娃”,而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汉中市留坝县县城唯一径流地表饮用水源地的守水人。从1999年到如今,这一守,便是二十六个春秋。
我与牟太发初见,是在2005年5月。彼时我们一行七八人赴石峡子沟开展测绘工作,计划在原截水坝上游新建高位蓄水坝,为留坝县城万余人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再添一道保障。刚过四十的牟太发,是当时水源地的第一位守护者,也是我们的“活地图”——沟里每一道坡的走向、每一条溪的脉络,他闭着眼都能说清。
测绘途中,密林常挡路,他总攥着弯刀走在最前。刀刃划过杂草的“唰唰”声里,他弓着腰不停歇,汗水很快浸透单薄的衣衫,顺着脸颊往下淌。我们劝他歇口气,他只是憨憨一笑,用袖口胡乱抹掉汗珠,吐出三个字:“不碍事!”
更让我铭记至今的,是他曾救我一命。那天,我背着沉重的测量设备走在下坡小道,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连带着设备往山崖边倒去。千钧一发之际,牟太发眼疾手快,一把拽住我的胳膊,稳稳将我拉回安全地带。如今再想那瞬间,仍心有余悸——若不是他,后果不堪设想。
石峡子沟水源地自1996年冬天建成,便是留坝县城的“大水缸”。这里没有一户人家,源头无任何污染,水质清澈纯净,几乎接近纯净水。随着国家对饮水安全愈发重视,守好这片水源,成了沉甸甸的民生责任。
国庆、中秋“双节”前,我揣着旧皮衣、提着月饼,前往石峡子沟。蜿蜒山道因连日降雨湿滑难行,尤其一段外侧临崖、内侧贴壁的路段,需贴着山壁步步挪。路面除了雨水与零星落叶,竟无半根杂草、一块碎石——显然,有人常年在打理。
快到水源地封禁铁门前,我朝着门内喊:“狗娃!狗娃!”熟悉的应答声传来,开门的正是他。“吴师好!吴师好!”牟太发咧嘴笑,笑容像山里熟透的八月瓜,朴实又灿烂,瞬间让我红了眼眶。
“快二十六年了,真没想到你还在这里。”进屋落座后,我率先开口。“吴师记性好,我1999年冬天来的,算到现在,确实快二十六年了。”他搓着手,语气平和得像在说一件寻常事。
问及日常,他如数家珍:“主要是巡查水源、开关水坝的放水阀,有人来就开下大门,闲杂人绝不让进。至于扫路、割草、清理水面漂浮物,没人安排,就是自己闲不住,顺手就干了。”
“那什么样的人能进?”我追问。“就局里的、供水公司的,还有上面来检查的。”牟太发答得干脆。“要是熟人攀关系想进来看看呢?”“不得行,上面有规定,水源地严禁外人进入。”他语气斩钉截铁。
话音刚落,他转身从里屋抱出一大摞笔记本,放在我面前:“每天谁来、从这儿经过,我都记着哩。”随手翻开一本,密密麻麻的字迹映入眼帘:来访人姓名、事由,连随身携带的物件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每天上午、下午各记一次,忙的时候会记三次。虽有个别错别字,语句也算不上通顺,但笔锋刚劲,每一笔都透着格外的认真。
“你文化程度不低吧?字写得挺好。”我忍不住夸他。“就小学五年级水平,以前给村里人写对联,他们说还行。”牟太发说着,又领我进里屋,掀开床底的木箱——里面竟装满了一模一样的记录本,摞得整整齐齐,像座小小的“水源安全档案库”。这一箱沉甸甸的本子,是二十六年时光的印记,也让我心头猛地一震。我工作三十九载,眼看就要退休,却在这一刻,被这个守水人对职责的执着深深打动,肃然起敬。
聊起生活,牟太发的话里多了几分淡然。他从未成家,年轻时上山砍香菇棒摔断了腿,没接好落下残疾:“我这人太实诚,是个老好人,再加上腿有毛病,没人看得上。”可说起工资,他的眼睛亮了:“从一开始的两百块,涨到现在快两千了,够多了!我一个人花,根本花不完!”
“一个人在山里守这么多年,不觉得寂寞吗?”我问。“以前有只叫胖花的狗陪着,后来它走了,就剩我一个人。”他笑了笑,“不过也习惯了,有山、有水,还有这条走熟了的路陪着,不寂寞。”山里有黄麂子、野猪,夏天还有蛇,他坦言“咋不怕?但怕也得守啊”。这二十六年,他一年三百六十天手里都扛着铁锨,夏天用来赶蛇,平时就清路上的碎石和杂草:“它们不惹我,我也不惹它们,相安无事。”
二十六年里,牟太发经历了四任领导,每任都跟他说:“全县这么多人等着吃水,你的责任重大啊!”而他也从未辜负这份嘱托——历任领导从没批评过他。可当我称赞他“水守得好”时,他却摆了摆手:“好不好,我自己不能说。但要是有人问‘水质好不好’,我敢拍着胸脯说‘好!我经管到的’”他还总说:“要是没有这两道封禁门、没有水源地的保护牌子,就凭我一个人,哪能挡住那么多人?要是没有这些,我就算想守,也守不住。”
没有惊天动地的志向,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牟太发把“守护饮水安全”的责任,刻进了二十六个春秋的朝朝暮暮里。这个没读过多少书、腿有残疾、一辈子没成家的男人,守着一座山、一汪水、一条路,用日复一日的认真,默默牵系着县城万千百姓的饮水安全。
临别时,我把带来的旧皮衣递给他:“天冷了,这衣服你穿,挡挡风。”他接过衣服攥在手里,咧开嘴笑了。也是这时,我才想起问他的大名。“牟太发,太阳的太,发财的发。”
牟太发,这个像秦岭山一样朴实、像石峡子沟泉水一样清澈的名字,连同他二十六年的坚守,从此深深镌刻在每一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心里。而他守护的那汪清泉,也将继续滋养着留坝县城的朝朝暮暮,见证着平凡岗位上,那份最动人的不凡坚守。(通讯员:吴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