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

榆林市老干部开展 “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调研活动

来源:群众新闻网 2020-11-20 08:48

近日,榆林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扶贫办联合组织不同行业的老干部到该市39个乡镇、50个村集体走访调研,零距离感受脱贫攻坚新成就。

产业多元,收入多起来。走进乡村,老干部们最直观的印象是农村产业多起来,“上班”的农民也能时不时遇到。子洲县整合各方面扶贫资金扶持特色产业,该县中药材保存面积20万亩,并认证黄芪等农特产品20余种为扶贫产品,形成了消费扶贫“子洲模式”。米脂县主抓小米、光伏扶贫等助贫产业, “农光互补”扶贫项目合理设置光伏支架高度和桩间距,发电、种植、养殖几不误,实现光伏+农业双收益。佳县“扶贫农场”通过整合村集体资源和产业扶贫资金,与专业公司合作,建成集红枣加工——生产废料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走出一条红枣产业带动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退休干部任怀业表示,“产业扶贫效果非常明显,贫困户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学会了科学种养殖技术和方法,头脑也富了起来。”据统计,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93.2%得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支持。

条件改善,生活好起来。走在调研的路上,老同志最大的感受是乡村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前的泥土路基本都变成清洁的水泥路,通村道路很多都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清涧县投资3.06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18.54公里,实现通村硬化道路全覆盖。定边县新安边镇实施坡改梯项目,改造村民院落,建了新水窖,村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据退休干部惠永明介绍,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乡村的发展。

治理有效,乡村美起来。调研组所到之处,各村大都新建有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等,村民道德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靖边县通过表彰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模范、开展新民风道德讲堂等,打造新民风建设示范村12个。府谷县墙头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黄河入陕第一湾、文化浮雕长廊等乡村景点,形成了独特的田园风、中国风的美丽乡村新图景。横山区杜羊圈村新建了村史馆,展示出该村脱贫、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和经验。

特色明显,农村强起来。神木市坚持大扶贫格局,全力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恒源集团农丰公司在中鸡镇纳林采当村实施“项目带动、产业拉动、资金扶动”整村推进的扶贫行动,流转土地建设集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带动村民稳定增收致富。榆阳区赵家峁村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流转农民土地经营权、发展集体经济为突破口,进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边股东”改革,成为远近闻名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吴堡县高家塄村手工挂面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推行“党支部+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壮大手工空心挂面加工产业,现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挂面村”,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6000元。 “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失为乡村振兴的好路子。”退休干部戴福元说。

调研中,老干部们对榆林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对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充分肯定,对如今的农村发生的巨变和取得的一系列瞩目成就感慨不已。他们指出,榆林市贫困地区发生巨大变化,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解决、“县摘帽村出列”如期完成、“户脱贫人销号”整体兑现、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如绥德县105个贫困村,贫困人口26448户67329人,目前,剩余在册贫困人口1301户1603人,贫困发生率降为0.6%。

针对少量贫困户存在脱贫信心不足、致富没门道以及等靠要等思想问题。老干部们提出,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注重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要注重打通农产品销售链,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要注重村级产业发展,注入脱贫动力源。要注重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武国轴 李瑨 )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