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南”邂逅“长安” “江南的诗意与温暖”分享会西安举行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10-13 12:13
西部网讯(记者 贺桐)10月10日,“江南的诗意与温暖——黑陶、庞余亮的汉语书写”分享会在西安SKP RENDEZ-VOUS书店举行。来自江南的散文家、诗人黑陶,散文家庞余亮和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主编阎安,《延河》杂志副主编弋舟四位嘉宾,于现场展开一场跨越南北文学疆域的快意漫谈。
江南的诗意和温暖,里面有江南文化时空自然的、人文的,也有思想的、精神的,也是整个关于人类的,是对整个人类终极性的追问。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需要来自精神的诗意和温暖,来自精神的诗意和温暖最简洁的通道或者方式就是阅读。也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物质时代更好地认清我们自身,更好地完善我们自身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作为无锡市作协主席,黑陶的“江南三书”《泥与焰:南方笔记》《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颇为知名。而做过教师和记者的庞余亮,则著有长篇小说《薄荷》《丑孩》《有的人》等,曾获紫金山文学奖、第二届扬子江诗学奖等。此次二人为西安读者带来了他们的多本近作:无论是黑陶深入中国精神腹地,通过文化行旅向读者揭示人间温情的《中国册页》,还是庞余亮对人间大爱极致表达的自传体散文集《半个父亲在疼》,都有着隐约的江南之影——对于两位作家来说,江南作为他们精神的本源,一直在为他们的创作持续输出着充分而独特的养料。
此次来到西安,对于两位南方作家而言,同样是一次意义非凡的行走。黑陶表示,他和庞余亮都认为,从江南到关中,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对文化的朝圣。由于均是第一次到西安,他们笑言,二人特意选择坐绿皮火车的方式郑重来到西安,“在火车上度过了整整一个晚上,然后到达著名的长安城”。
此次分享会的题目是“江南的诗意和温暖”,但实际上四位作家聊得最多的,是汉语的诗意和温暖。阎安认为两位江南写作者的写作“回到了语言深处,对汉语传统和现实的主动性,以及在汉语代表的人文中国或者人文、人类的方面,都有突出表现。他们的写作打破了区域局限性,将对大地、文学和亲人的情感融于作品,在全球化、现代化写作的当下,两人的精神海拔突破了地域、时间、肉身的限制”。弋舟则认为,两位江南作家依靠敏锐的识别力、洞察力,展现出强劲的写作势头,充分展现了“你用什么语言思考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你用什么语言表达你就是什么样的人”的作家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