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话剧跨城联动 激发观众观剧热情

来源:西安晚报 2025-05-26 08:33

04a5fdb284090b175060713e349adccb.jpeg

话剧《长安的荔枝》剧照 受访单位供图

初夏,城市的文艺气息扑面而来。刚刚过去的周末,西安话剧《长安的荔枝》在上海首演,全场座无虚席,甚至连加座都售罄;北京话剧《国子监风波》则在西安开元大剧院成功上演,扎实的剧本,独特的艺术呈现,收获了西安观众的点赞。话剧跨城联动,进一步激发了两个城市观众的观剧热情。

《长安的荔枝》绽放上海

5月22日起至25日,由西安话剧院和事吾剧戏联合出品的话剧《长安的荔枝》在上海上剧场4天连续演6场。《长安的荔枝》改编自马伯庸“见微”系列作品之一,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盛世传奇拓展为完整故事,把隐藏于历史缝隙中的凡人史诗搬上话剧舞台,谱写出小人物在绝境之中坚守本心的生命之歌。作为“天下长安”系列剧目之一,话剧《长安的荔枝》以宏大历史浪潮下小人物的命运嬗变与生存哲学为锚点,在普通人奋斗求存的酸甜苦辣中,共鸣“天下长安”的精神祈愿。

从长安到岭南,从小说到舞台,话剧《长安的荔枝》以极具假定性的肢体动作、现代建筑中经常见到的LED赛博元素、中国古建筑中彰显等级的藻井元素、由李善德符牒折页衍生而来的巨大白色屏风,以及象征着“一骑红尘”的红色绸带,将原著小说以古鉴今的现代性艺术特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原著作者马伯庸曾说过,这部作品是他个人创作生涯中最酣畅淋漓的一次,也希望话剧版的主创和观众都能从中获得和他一样酣畅淋漓的体验。话剧《长安的荔枝》制作人任雪迎认为,“随着创作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能够体会到原著马伯庸先生的妙笔,体会到‘李善德’即是众生相,即是今天那个为生活奔波、被规则束缚,却总在关键时刻爆发出惊人韧劲的自己,而李善德始终保持的那份赤子之心更是这部作品最动人、最宝贵的精神所在。话剧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现场性与即时性,是演员与观众们共同完成的‘生命共振’。”

在上海的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的掌声都是延绵不绝,冲散了荔枝路千里迢迢的疲惫。签名环节更是一如既往热闹非凡,将观剧的喜悦延宕绵长。据悉,话剧《长安的荔枝》随后还将在西安话剧院新城剧场上演,并展开大范围全国巡演,与各地观众共赏这出长安好戏。

《国子监风波》亮相西安

刚刚过去的周末,话剧《国子监风波》亮相西安开元大剧院,不同于《长安的荔枝》讲述的是盛唐故事,该剧将时代背景切换到明朝,取材于明朝刑典《大诰》中的真实历史事件,讲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国子监祭酒宋讷因实施严苛监规,引发学录金文徵与吏部尚书余熂联手以宋讷年老为由令其致仕,进而引起了一场复杂深刻的朝堂风波。该剧通过对历史细节的生动呈现,深入探讨了律法、学术、人性与权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体现了明代初期社会的多重面貌与人文内涵。

该剧目由著名戏剧导演王晓鹰担任艺术顾问,青年导演吴鹏飞执导,编剧朱学佳精心创作。在舞台设计方面,剧组巧妙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并大胆使用东方与西方的美学碰撞,运用高悬的雕梁画栋和国际象棋棋子等意象,巧妙地营造了充满历史厚重感与当代思辨空间的舞台氛围。

同时,演员们的精彩表现也令该剧增色不少。尤其是北京京剧院青年老旦演员王中女在剧中一人分饰朱元璋与马皇后两个角色,突破传统性别限制,表演收放自如,在舞台中展现出深厚的戏曲功底,获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该剧制作人张筱佳透露,“国子监风波”的真实事件在邢典《大诰》上只有一句记载“吏部尚书余熂与国子监学录金文徵诬告国子监祭酒宋讷而被诛杀。”但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她说:“当真相不得而知时,我们通过话剧也许能找到答案。那些被草草带过的姓名,那些在故纸堆里沉默的真相,跨越时空在戏剧里获得了复活。”

据悉,该剧还将在6月7日至8日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参加第四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艺术交流展演。 记者 张静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