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1号陪葬墓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集中出土多种形制用途车辆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4-01-29 17:32

bc0a0fbd8dd6cd44826cbb7f7bf5d14e.jpeg

墓中出土小件器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60264d753b640862fd0698d450fc67d0.jpeg

墓道中出土的四轮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

1月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外发布秦始皇帝陵1号陪葬墓考古重要收获。从2011年开始,该院对秦陵外城西侧展开详细的考古勘探工作。从2013年开始,对其中的QLCM1(简称1号墓)进行了持续发掘。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墓道、墓室和3座车马陪葬坑的发掘。

1号墓的发掘,是近年来秦始皇帝陵考古的一项重大收获。它反映了处于变革时代的秦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制度上的变革、礼仪上的变革以及技术上的变革,是研究战国晚期乃至于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丧葬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的一个绝佳的范本。

墓道及陪葬坑出土7辆独辀木车

1号墓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西侧约440米处。平面呈“中”字形,坐南面北,由南、北墓道与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两侧有三座车马陪葬坑。

1号墓全长约100米,总面积约1900平方米。墓室呈长方形,上口南北长29米、东西宽28米;墓底南北长12米、东西宽9.6米,深15.6米。墓壁有三层台阶,墓室分布大量木炭。墓上曾存在着封土。墓室中心棺椁塌陷、朽坏严重,遗迹堆积厚约20-40厘米。初步判断,有两椁两棺。墓内出土大量陶器、铜器、玉器、铁器以及金银质地的小型明器。

北墓道直通墓底,为主墓道。在北墓道清理出一辆四轮独辀木车,木车遗迹保存完整。木车总长约7.2米,上带有完整方形彩绘车盖,东西宽2.6米,南北长4.2米,红色鲜艳,保存完好,已清理出铜质盖弓帽19个,均套于盖弓上,盖弓遗迹保存较好;车盖下压有方形木架,应为车舆。

陪葬坑P1位于M1南墓道西侧,南北长8.3米、东西宽5.5米,深4.2米,为木椁式结构。残留四马驾独辀木车一辆,犬类动物遗迹一副,遗物主要是青铜车马器。

陪葬坑P2位于M1北墓道东侧,南北长9米、东西宽6米,深4米,木椁式结构。出土四马驾独辀木车一辆,马骨保存基本完整,均佩带马勒等马具,处于驾车状态。

陪葬坑P3位于M1北墓道东侧,与P2相距约17米,南北长27米、东西宽5米,残存深度约2米,面积135平方米,为三个陪葬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根据残留遗迹来判断,埋藏5组车马(一组为羊车),包括独辀木车4辆,双辕木车1辆。马头均朝北,车在马后。第一组为2马驾独辀木车,第二组为双辕木车,第三组为2马驾独辀木车;第四组为4马驾独辀木车;最后一组为六羊,并列一排,骨骼保存完整。身上装饰有类似于驾马的铜节约、带扣、铜环等青铜马具,显示出处于驾车状态——应为羊车。

“帝国第一陪葬墓”见证历史变革

“通过对墓葬及其陪葬坑的发掘,我们取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收获和新认识。首先,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其次,‘帝国第一陪葬墓’见证历史变革。”据考古专家介绍,1号墓为一座大型中字形竖穴土圹木椁墓,这是目前已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好的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贵族墓葬考古的空白,为研究秦代高等级贵族丧葬制度乃至中国古代帝陵制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考古资料。

此墓从属于秦始皇帝陵的特征显著,与秦始皇帝陵整体规划设计紧密相关,时代为战国晚期到秦统一;墓主等级极高,是帝陵规制下的“帝国第一陪葬墓”。它见证了夏商至战国晚期王陵“集中公墓制”的消亡,昭示了战国晚期到宋元明清帝陵“独立陵园制”的形成与确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罕见多种形式、多种形制和多种用途的车辆,集中出土于一墓,对研究秦汉时期丧葬用车及陪葬用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料。墓道中的四轮独辀车是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唯一一辆埋藏于墓中的四轮车实物,初步判断,它与棺柩下葬密切相关,可能是下葬时运输棺柩的载柩车。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属于一种非常少见的丧葬现象。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