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成效 找问题 提建议 省人大常委会——为秦腔保护传承发展“把脉”

来源:西安晚报 2023-07-27 08:04

dc1d56f0f5d8e3b167351a0b7d828298.jpeg

“守正创新 古调独弹”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专场演出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大舞台精彩上演。(资料图片) 记者 尚洪涛 摄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秦腔艺术,近年来保护、传承、发展情况如何?

在26日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樊维斌作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总结了条例实施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工作建议,为秦腔保护传承发展“把脉”。

成效

全方位抓好普法宣传 加大秦腔剧目创作力度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把贯彻实施《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监督工作重点,从6月起,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人员分赴西安、渭南、宝鸡等地依法开展执法检查。

从检查情况看,我省各设区市制定了《条例》实施方案,从政策扶持、活动载体、人才培养、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各级财政部门还将秦腔艺术表演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经费预算。各地全方位、多渠道抓好《条例》普法宣传,使《条例》的宣传普及率、知晓率不断提升。

全省各院团持续加大秦腔剧目创作力度,多部弘扬新时代主旋律的精品力作荣获或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多措并举形成强大合力。省政府筹备建设了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西安戏剧学院。

检查组也发现,我省秦腔保护、传承、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宣传力度还不够大、资金投入还不够多、创新动力还不够足、合力联动还不够强等。

建议

加快完善秦腔从业人员

工作激励机制

检查组建议,要持续加大《条例》贯彻力度,全方位、多层次抓好《条例》贯彻落实和普法宣传,不断提升全社会的关注度。要健全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秦腔艺术发展的资金投入,出台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秦腔艺术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秦腔等戏曲进校园力度,进一步强化秦腔院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秦腔基层院团建设短板。

同时,采取委托培养、短期培训、合作办学等形式加强人才培养。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为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加快完善秦腔从业人员工作激励机制,持续深化年度考核、职称评定、项目验收和人才评选等方面改革。引导和扶持秦腔等戏曲院团创作编排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戏曲作品,努力打造创新精品力作,让秦腔艺术魅力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