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伯多造像碑 何以称“三绝”?

来源:陕西日报 2023-03-23 15:51

8396e80e-c23d-439d-acc6-b9fddf6293fc.jpg.2

现藏于药王山碑林的姚伯多造像碑。 受访者供图

7293bcdf-1a3b-4082-9dc5-eb14a4cbb320.jpg.2

姚伯多造像碑侧面拓片。 受访者供图

475b68d6-380f-49a6-913d-c145447f57f1.jpg.2

药王山管理处旅游科科长董海燕介绍姚伯多造像碑。 本报记者 张军朝摄

本报记者 张军朝

穿越1500多年的时空,它从漆水河的波涛中走来,带着岁月的沧桑,却依然熠熠生辉,一经面世,便惊艳世人。它就是被于右任誉为“秦中三绝碑”之一的姚伯多造像碑。这方顶残、座佚的四面造像碑石,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社会历史形态等领域展现出夺目的光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姚伯多造像碑

名称:姚伯多造像碑

等级:国家一级文物

出生时间:公元496年

年龄:1527岁

现住址:药王山碑林

壹 前世今生

据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渭北高原的漆水、沮水两河暴涨,连发洪水。洪水过后,耀县(今铜川市耀州区)城外的漆水河滩上露出了数十方碑石。这些碑石虽经河水冲刷,沾满淤泥,多数没有底座,却透着神秘的历史与艺术气息。

这些碑石随即被保护起来。当时的耀县民团团长雷天一痴迷收藏,对古代碑石颇有研究。1936年,在于右任的敦促下,雷天一将自己搜集的古代碑石与这些碑石一并上交,共计31块。

于右任在观摩鉴定这些碑石时,惊叹不已。这些碑石多为北魏时期的造像碑,数量之多,艺术规格之高,实为国内罕见,尤其是姚伯多造像碑,堪称书法艺术绝品。

1936年,在于右任的倡导下,地方政府在雷天一上交的碑石基础上筹建碑林,陈列耀县境内发现的北魏、西魏、北周以及隋唐时期的造像碑。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古代碑石得到了进一步保护:1971年,迁到药王山保存;1989年,建成新馆陈列。目前,药王山碑林共计存放陈列古代碑石74块,80%以上的碑石都是南北朝时期的四面造像碑。这些碑石被誉为“历史艺术的璀璨明珠”,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其中包括姚伯多造像碑、魏文朗造像碑、仇臣生造像碑、青龙魏碑等珍品,张僧妙法师碑、张六线刻图碑等也属国内罕见,是风俗、书法等学术研究领域的珍贵史料。

贰 何谓“三绝”

姚伯多造像碑亦称姚伯多兄弟造像碑。据考证,姚伯多造像碑刻立于公元496年,距今已有1527年历史。现存姚伯多造像碑顶残、座佚,残高137厘米,宽72厘米,厚30厘米,四面雕刻;碑阳上方凿一浅龛,内雕三尊像,中为老君像,头戴道冠,结跏趺坐,两侧侍者亦着冠,拱手屈膝;碑两侧刻造像记和供养像,右侧为姚氏兄弟供养像,左侧为姚氏妯娌供养像,下部为发愿文;背面上部雕有两层龛,上龛造像一尊,下龛造像三尊。

姚伯多造像碑何以称为“三绝碑”?

第一种说法是,于右任将其与广武将军碑、慕容恩碑并称为“秦中三绝碑”,认为这三方碑石是中国书法从汉隶演变到魏体楷书的重要例证,姚伯多造像碑碑文更是书法艺术中难得的珍品。广武将军碑书体在隶楷之间,线条细劲,结体宽博,整体上宕逸朴茂,奇态横生,极使转之妙,尽笔意之变化。慕容恩碑碑上书法隶中杂楷,平整有力,与前两方碑形成较大反差,前者烂漫自然,后者形态整肃。

第二种说法是,姚伯多造像碑有3个方面堪称天下之绝。

其一是其在魏碑中年代较早,是国内迄今所知最早的道教造像碑。姚伯多造像碑碑身正面、侧面、背面共雕刻人像18个。虽刀法粗犷简朴,但粗中有细,人物的表情以及坐姿、站姿、跪姿等姿态都非常清晰,服饰上面的线刻褶皱灵动飘逸。从碑上雕像和文字内容看,其形制、纹饰、造像都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之精髓,为我国道家造像之首,为研究道家思想及其发展过程提供了重要实物佐证。从碑的造型看,姚伯多造像碑古朴大方,不加过细的修饰,碑面凹凸不平亦不做刻意打磨,雕刻时随凹就凹,充分体现出北魏初期道教碑石追求自然原始形态的风格。

其二是其碑上文字数量多,是国内现存北魏造像碑中文字最多的石刻。碑四面刊刻,正面现留存624字,4个面共有1200字,如此篇幅是同时期其他造像碑无法比肩的。碑刻铭文叙述精湛,文采横溢,“大道如昧,而研之者明;至言若讷,而寻之者辨”等词句极富哲理。碑文内容还反映了姚氏家族5代内迁兴衰的过程。姚伯多,生卒年月不详, 据传为中国历史上后秦姚苌的后裔,是当时北地郡道教的首领。《晋书》《魏书》中有对于姚氏家族的记载。姚姓是当时关中地区西部羌族中的大姓,曾建立过“后秦”王朝。据碑文记载:“太和二十年,岁在丙子,姚伯多、伯龙、定龙……上为口主,下为七祖眷属敬造皇先君文石像一躯。”可以看出姚伯多家族庞大,为当地的世家大族。北魏太和年间,关中地区部族矛盾加剧,爆发了连年战争,造成社会动荡。老百姓流离失所,无法安定生活,只能寄希望于来世躲避战乱,得到快乐,于是拜佛求道逐渐流行起来,造像题记之风渐盛,姚伯多造像碑等造像题记碑便应运而生。

其三是它独特的书法艺术,开创了中国书法“孩儿体”的先河。姚伯多造像碑为北朝早期造像,去汉不远,书体中多流露出淳厚之气,结字拙朴自然。文字刻写别具丰神,有方有圆,有藏有露,书体楷中兼有隶意,形体结构与一般楷书、隶书迥然有别,字形大小、斜正变化十分自由活泼,古朴可爱,但又能拙中见巧,巧中寓拙,被称为中国书法最早的“孩儿体”。刻石中许多行款不齐,字体大小参差,似未曾画丹而直接书之,童趣盎然。碑文笔力雄健,可捕龙蛇,工整处不失生动,草率者亦神气十足。最为独特的是,此碑书写者将当时民间流行的章草楷书化,比北魏中后期笔法跳跃、开张雄强的书风更显朴实、奇崛。

在药王山碑林现存的北魏造像碑中,姚伯多造像碑和魏文朗造像碑、张僧妙法师碑因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冠压群芳”,被称为“魏碑三宝”。

叁 书艺丰碑

在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魏碑书法是一个特殊而又恢宏的存在,作为楷书的一种,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4种。此时的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上可窥秦汉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书法对后来的隋唐楷书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魏碑书法的代表之一,姚伯多造像碑出土以来备受世人瞩目。1965年“西安碑林”拓片首次在日本展览时,史学家武伯伦有意加选了姚伯多造像碑。日本学界称其为“一种罕见的楷书”,造像“粗犷”,具备了“龙争虎跃”的真实感。

于右任是20世纪中国书坛的泰斗,他的“魏体行书”和“碑体草书”为时代开一生面,具有撼人心魄的文化魅力。纵观于右任书法风格形成的全过程,从他早年恢宏旷达、跌宕奇崛的行书,到晚年古朴雄逸、大气如虹的草书,不难看出,其高古简远、典雅朴茂的艺术个性与魏碑有着直接的渊源。

近现代书法家对魏碑甚为推崇,临学者众多,尤以我国北方地区更兴,有较高造诣者为数不少。许多人在魏碑书法中汲取营养:有的取魏碑之神,融入行书和隶书的笔意;有的融碑帖于一体,创造出众多颇具个性特色的书法艺术风格。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入门而取形,出门而取神。许多人在临习姚伯多造像碑碑文时感慨,点画造型硬朗生拙,妙趣横生,时出意想之外,其字形结构中,时有篆书和分书的简化,又有草书楷书的笔致,着实篆情草意,奇思妙构,而且全局一致,整体和谐,极尽风采。

书法在中华文明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随着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临学魏碑书法,相信姚伯多造像碑这样的艺术瑰宝会更好发挥其文化和艺术价值。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