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红色戏曲代代传唱

来源:陕西日报 2021-07-19 10:51

6月29日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举办了“礼赞百年风华 唱响红色经典”戏曲晚会。可容纳近5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

这次晚会门票早早地销售一空,很多戏迷一票难求。晚会分为序曲《武戏荟萃》、上篇《致敬经典》、下篇《红色记忆》以及尾声《唱支山歌给党听》。 今年24岁的演员冯佳琳,在序曲节目中表演了《红色娘子军》选段《山口狙击》。

2013年,冯佳琳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她说:“因为爸妈是唱秦腔的,我从小耳濡目染,一直很向往能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这座秦腔的最高学府接受系统的训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很自豪能通过表演红色经典给党献礼。”

在当天晚会上,吴德、焦瑞霞、马友仙等老一辈秦腔演员也来到了现场。台下戏迷们看到心中的偶像再次唱响红色戏曲,激动不已,纷纷拿出手机一边录像,一边跟唱。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如此受观众喜爱,除了经典剧目久唱不衰,还因为它从延安走来,“秦腔对革命是有功的”。

观众贺先生说:“今天的晚会有很多红色经典,《梁秋燕》《红色娘子军》《血泪仇》等,都是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的好途径。”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倡导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红色戏曲团体——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这便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前身。

剧团成立之初,条件异常艰苦。民众剧团第一任团长柯仲平在回忆文章中说:“当时剧团吃、住都很成问题,演出连个照明的汽灯都没有,更别说服装、道具了。”

于是,柯仲平找到毛泽东,毛泽东当即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部分给了柯仲平。柯仲平喜出望外,用这些钱置办了服装、道具、汽灯,还有一头拉戏箱的毛驴。

很快,剧作家马健翎创作出了话剧《国魂》。首次试演后,毛泽东建议这个戏改为秦腔,能发挥更大作用。秦腔《国魂》演出后,毛泽东还给柯仲平写了一封亲笔信,建议将戏名《国魂》改为《中国魂》。从此,马健翎的这部名作更名《中国魂》。

民众剧团完全是“土生土长”的产物,所到之处,总是前呼后拥,热闹异常。老百姓不仅把热炕头给演员们让出来,还把当时十分紧缺的土特产拿出来给演员们改善伙食。

1940年,马健翎创作出反映边区军民火热战斗生活的眉户现代小戏《十二把镰刀》,因其轻松、诙谐、简练明快的风格,广受观众喜爱。

秦腔对革命是有功的。

抗战时期,民众剧团走遍边区190多个乡镇,演出达1475场,观众达260万人次。

改革开放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剧目创作、理论研究、音乐改革、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6年12月,习仲勋在观看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八期学员培训班演出后赞许道:“你们的戏改得好,方向对、路子正,既有秦腔传统,又有新的发展,我看了很满意。”1998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成立60周年时,习仲勋还亲笔写下祝福语“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

78岁高龄的马友仙说:“习仲勋同志多次语重心长的勉励,我至今难忘。为人民服务,讴歌党、讴歌英雄、讴歌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也成为我毕生的艺术使命。”

秦腔凭借动人心魄、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在弘扬优秀传统、引导社会正气、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郝卫介绍:“今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院里准备了100场演出,从6月初持续到10月底。院里还打造了一台碗碗腔新戏《骄杨之恋》,有4位梅花奖得主出演。《骄杨之恋》中,主人公对共产党的信念,心中那种革命情怀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移,一定会打动观众。”(记者 师念)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