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心意暖 帮扶情意真——西安金控公司“暖冬慰问”活动掠影
来源:西部网 2020-12-30 09:53
盘山公路蜿蜒曲折,山上尚有积雪覆盖,在氤氲的雾霭中,隐约可以望到山下的鳞次栉比的楼宇。这样的风景,对浐灞生态区管委会派出的——西安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刘俊博、谢志东、耿亮等4位扶贫干部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今天,他们像往常一样,一大早就驱车上山,带着电炒锅、电暖水壶等生活用品,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再次为四家贫困户送去温暖。记者一路跟随,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包扶”成果。
“有事总想找他商量”——担子不重了 心里有底了
在贫困户刘永峰家中,宽敞的客厅和2个大卧室,再往里走便是厨房和视野开阔的露台,淳朴的刘大哥话不多,接过帮扶干部刘俊博送来的慰问品,他笑嘻嘻的小心整齐地摆放在沙发边上,而后赶忙倒好茶,拿出水果核桃,招呼大家坐下来。“起先我住在山沟沟里,从这里走下去至少需要20分钟,交通极不便利,种好的粮食和水果都卖不出去,外出打零工赚得不多,开销又大,生活条件一直都很困难。”刘永峰说,通过这两年西安金控公司的精准扶贫,以及自己的努力,现在收入明显提高,房子在原先的基础上又加盖起了储藏间、卫生间,吃穿住行一切都有了保障,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刘永峰说,当年的生活简直不能用艰辛两个字描述,住的是漏雨的土房子,自己也患了眼疾,上面有两个老人要伺候,下面两个儿子慢慢长大,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沉重,心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直到刘俊博的到来,才让他看到了希望。“俊博千方百计为我谋划怎么过好日子,考虑到我不能外出打工,给我买了猪崽,我担心没啥养猪经验,到头来白忙乎一年,俊博专门送我饲养手册,让慢慢学,没想到还真就养成了。到了年根儿,他又为我找好了销售渠道,确实挣了不少钱。”说到这,刘永峰喜滋滋地笑起来。
除了养猪以外,刘永峰夫妇还在外面务工做保洁,每月也能领到工资。刘俊博说:“永峰哥是个闲不住的人,总想找点活儿干,只要肯干,那我就多想想办法,有了收入来源,我相信他家的日子不愁过不到前头。”
说起当初盖新房的过程,刘永峰充满了感慨,“当时选地方盖新房,我就想选在路边,交通要便利。得知我的想法后,俊博跑村委会、跑街道办忙前忙后帮我申请,但过程很难,好几次我都打了退堂鼓想放弃,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了下来,这才有了现在这么好的地理位置。你看,我这儿离网红景点也就几百米的距离吧!”
刘永峰有俩儿子,盖房自然也想盖大点,好给儿子娶媳妇儿用,除了国家补贴,剩下的就要靠自己努力了,在刘俊博的帮助下,他贷款借钱盖起了新房。“现在借款已经还的差不多了,剩下的路我就越走越宽了,只知道扶贫干部会帮助咱,却没想到他们事事操心,帮扶力度这么大,现在遇事不怕了,不管干啥心里都有底气,只管甩开膀子加油干。今年我准备利用我家新房位置优势,把农家乐或者民宿做起来!”刘大哥说话的声音明显洪亮起来,看得出,他对之后的好日子充满了信心。
“比我儿女都来得都勤”——吃饱穿暖了 日子红火了
车行至路边走进一个岔口,没几步就到了王建岗夫妇家中。“娃来咧,来就来,还带啥!”王建岗老人接住帮扶干部谢志东手中的慰问品,赶忙搬出了凳子给大家说:“这娃来得比我亲儿子都勤么,次次来都拎着不少东西,家里里里外外能用上的他都操心着呢。 ”王建岗笑着说。
以前住在山沟里,车开进不去,停了车还要步行两公里,下了雪交通更是不方便了。扶贫干部谢志东的到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帮老人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位置盖新房。经过与镇上、村上、街道办的积极沟通,很快确定了新址,结合国家危房改造政策,新房子也很快起来了。谢志东说:“房子盖好以后,我就联系爱心企业为叔买了鸡仔,考虑到叔和婶年龄大了,就只养了十几只。除此之外,也给叔和婶联系了村上的公益性岗位,可以就近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生活不枯燥,每天忙忙碌碌的,既有收入也开心。另外,我们按照小额贷款相关扶贫项目,以农户个人名义借款转借给企业,按照此项目,叔和婶也可以收取利息获得收入。”
王建岗说,谢志东事无巨细,考虑得全面,干点啥,怎么干,干多少合适,都在考量范围内。最让他感动的是,他的腰一直不太好,谢志东亲自联系村卫生院大夫,并安排每月来家两次做身体检查。
王建岗说:“扶贫先扶志,劳动致富的道理我也懂。现在脱贫了,需要啥我们尽量不麻烦扶贫干部,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给他添麻烦。娃从城里来这儿不方便,上班辛苦,有时间多休息休息,再跑这儿来累得很。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提升了,每年的收入已经能保证日常生活开销,吃得饱穿得暖了,还有扶贫干部常来问候,还有啥可愁的呢?”临走的时候,王建岗还一直跟老伴儿交代,“做的馍还有没,给娃带上些……”
“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苦难过去了 充满希望了
汤生明夫妇是西安金控公司帮扶干部耿亮负责包抓的贫困户,两位老人常年患有慢性疾病,身体健康成了他最操心的事儿。“叔和婶原本住在山上,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现在都跟小女儿住在一起,有自己孩子在身边照顾我会放心些。现在通过联系村医生,每月都来给他俩做一次身体检查,把病情控制好,让他们安度晚年。”
正说着,见汤大爷缓步走来,神情凝重的道:“我在后面忙活呢,能干的我多干点,给娃能减轻些负担。”耿亮赶忙迎上去,拉着老人坐了下来。“您要多休息,最近身体好着没?饭量还可以吧?”以前每次去看两位老人,耿亮发现独居的老人话不多,饭量也不行,一种让人压抑的孤独感笼罩着他们的小屋。
看到这样的场景,耿亮心中五味杂陈,也非常难过,所以他现在想尽量多跑几趟,常来看老人,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对于独居的老人来说,这是他们面临的难题,我多跑几趟,他们也能开心些。”耿亮看了一眼一直坐着抽旱烟的汤大爷,继续道,“现在跟小女儿住着,最起码生活起居有了保障。”
通过采访汤大爷的女儿,记者了解到,目前两位老人有国家的兜底保障政策、金融扶贫政策、残疾人补贴等,现在的身体状况还不错,跟孩子住在一起,心情也变得舒畅了。“有了扶贫干部的照顾和帮忙,我觉得日子过得没那么难了,心里有个支柱,老人的问题包括我自己的问题,扶贫干部都会帮忙想办法解决,国家关于老人的设立的一些扶贫政策,他也帮我们积极争取,不怕麻烦办理各种手续。”汤大爷的女儿说着,擦了擦眼角的眼泪,而后又笑道,“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自从他来我心里敞亮多了”——难题不难了 老有所乐了
抱着慰问品走在去胡计全家的路上,扶贫干部陶锐钊给大家打趣道:“我胡叔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这会肯定忙着呢!”果然,刚进院子,大家就看到胡叔正在屋里切菜喂鸡。
“胡叔最近咋样,身体好着没?”
“好着好着,我身体一直非常好,赶紧进来坐!”胡计全看到大家到来,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接过慰问品,招呼大家坐下,而后就习惯性的拿起电视遥控板,笑呵呵道:“看,这是小陶给买的电视机,看着可清晰了。”
帮扶干部说,胡叔脸上常年挂着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无论说起什么,好像总是由衷地开心着。早起打扫院子,锻炼身体,劈柴烧水、喂鸡喂羊,再操心下地里的核桃、板栗和竹子,他的生活始终井井有条,日子都过得美滋滋的。“他也很乐观,现在身体也好,平时爱种些花花草草,爱听秦腔戏。有了国家的政策托底,现在即便年龄大了也不用发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干点活儿,温饱就能解决了。而我们扶贫干部要做的就是常来看看,解决老人的生活难题,让他们在心灵上有依靠。”
曾是空军解放军战士的胡叔介绍说,现在日子过得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我也要发挥好党员带头作用,村上开会早早到,积极发言配合工作,党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能做到的,就绝不含糊。
帮扶干部跟胡叔玩笑说:“叔,马上到年底了,啥时候卖土鸡记得提前给我说,别到时候咱把活鸡带下山!”胡叔听后哈哈大笑:“那肯定了!”
原来,第一年帮胡叔卖土鸡,帮扶干部们总以为胡叔已经把鸡都杀好了,没想到一上山,30多只鸡还在鸡笼里,一问才知道胡叔不敢杀鸡,于是大家大眼瞪小眼,无奈,帮扶干部只好撸起袖子自己动手,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杀生”。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这件“难事”至今让大家记忆犹新,每次提及,都会开怀大笑。
扶贫干部在,老来有所乐。“自从他来帮扶我们,我心里敞亮多了,现在生活很惬意,吃得饱穿得暖,每天还能听听喜欢的秦腔呢!”一边说着,胡叔又从屋内拿出一个红色小收音机,“就这个,我现在天天听着呢。”说着,胡叔又开心的笑了起来。
据悉,临潼区房岩村共184户637口人,其中69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病看不起,温饱无法保障等问题一度成为困扰房岩村村民的一大难题。由于久居山中,森林多、土地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导致农户播种无地、销售无路,农户的生活条件也相当艰苦。正是有了像浐灞管委会派驻的西安金控公司这样一批扶贫干部的包抓帮扶,原先“挡”住发财路的大片森林,现在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资源和优势,道路环境改变后,村里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产业,村民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最美环山路、藤原豆腐店成了网红打卡景点,村里也成了婚纱摄影的网红取景地。还相继办起爱心捐赠屋、人民供销社和村史馆,村民自发将家中的闲置物品聚集在爱心捐赠屋里,谁家能用到谁家就拿去用,这样既避免了浪费,又保证了物尽其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村民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人民供销社为村民销售农产品提供便利渠道,村史馆记录着房岩村脱贫路上的点滴故事。
驻村第一书记戴永刚介绍说,下一步打算结合村民种植的石榴和竹子等创新产业模式,制作加工石榴酒、竹筒酒,扩大销路,为村民提供更多的致富途径。除此之外,还将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精细管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通过联系相关部门,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村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有效改善。现在,走在村里新修的马路上,总能看到村民们笑容淳朴,忙忙碌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