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留坝:让秦岭的每一寸绿色,都长出乡村振兴的希望

来源:西部网 2025-11-13 12:57

深秋的留坝,是一幅被自然尽情挥洒的油画。情人谷的溪流潺潺,映照着斑斓林色;狮子沟牧场的碧绿草甸与远处漫山红叶相映成趣;玉皇庙镇的千年银杏,用一地金黄诉说着岁月的沉淀……在这片被秋色浸染的土地上,一场关于生态与发展的生动实践正悄然书写。

ab94b5a26a09626d671c6f1795527436.png

网络名人、媒体主播“走进留坝 看乡村振兴发展新象”调研采风活动走进留坝。(李亮 摄)

11月7日至8日,网络名人、媒体主播“走进留坝 看乡村振兴发展新象”调研采风活动深入留坝,通过实地探访、座谈交流,解码留坝如何以生态为笔、以创新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为陕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可触可感的实践注脚。

为绿“充值”:秦岭深处筑牢生态本底

留坝的乡村振兴之路,始于一场关于“守护”的清醒抉择。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秦岭南麓腹地的留坝,深知“绿水青山”是命根子。

28f37f71ebf8707e60c11f2a5a5cfe74.png

狮子沟景区

面对发展与保护的天平,留坝用决心书写答卷:否决风力发电、矿产开发等重大资源开发项目,关停10余家工矿企业……用十余年时间探索出一条“零工业”的生态文明发展路径。

0e5311bc082868fc0ab1be78304942bd.png

秋日的留坝

“我们实施林山长、河湖长、田长、路长‘四长制’,划定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高污染、高耗能项目一律拒之门外。”留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鹏先介绍,在严格管控下,2024年留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省市前列,出境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Ⅱ类以上,真正守住了“秦岭生态卫士”的责任田。

ad05ac192d5a8f25e9a0e500cef398e8.png

留坝情人谷景区(李亮 摄)

生态保护不止于“守”,更在于“活”。留坝记录野生动植物及大型真菌4367种,建成秦岭生物多样性体验馆,组建“两山集团”,搭建“一公司两院五中心”转化平台,探索碳汇交易、生态旅游等路径,撬动绿色金融投资21.8亿元。

3dc88bd2e6998425b1f9b1100858b7f5.png

留坝的“晒秋”场景(李亮 摄)

行走在狮子沟牧场,牛羊散落草甸,红叶漫染远山,宛若油画;情人谷的溪流穿林而过,林荫匝地,成为游客寻幽探秘的浪漫打卡地。这些未被精心雕琢的生态节点,正以“生态磁极”的魅力,吸引八方来客,为留坝注入发展新动能。

def04df3293c2ff3ae91286bd5570a82.png

网络名人“韩小九”在留坝演出

“希望通过我们在留坝的演出,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陕西不同县城的独特魅力,让更多县城的朋友通过音乐,享受到更加惬意的美好生活。”网络名人“韩小九”说。

点绿成金:生态价值蝶变振兴新引擎

留坝以生态为基,探索出一条“从绿到金”的转化密码。在烧房坝村食用菌基地,恒温恒湿的棚室内,菌棒整齐排列,圆滚滚的香菇裹着秦岭山野的清香破袋而出。

43b886e3d868662bb8a48423fb11b031.png

种植食用菌的大棚(李亮 摄)

这是留坝布局“四大特色产业”(西洋参、食用菌、中蜂、林麝)的生动注脚。如今,留坝已建成全国最大西洋参规范化种植基地,2024年新发展食用菌3500万筒,农业总产值突破7.7亿元,生态资源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7dc2e535ad342b8edd78b077e899a99f.png

食用菌生产线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在江口镇秦岭山珍物流园区,调研采风团成员见证“留坝好物”的“出山之旅”——这里打通收购、加工、仓储、销售全链条,更将农特产深加工为中药、保健品。网络名人“三根葱”团队成员缑永兰感慨:“深加工让‘土特产’身价倍增,农民腰包更鼓,产业韧性更强。”

d8232598ee4dcb69b7f7e57ea4340da2.png

网络达人“三根葱”在火烧店镇烧房坝村食用菌生产基地(李亮 摄)

为让好产品叫得响、卖得远,留坝打造“味道秦岭”区域公共品牌,创新“购米包地”“认养中蜂”等模式,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57b25ccd52af910f65c714bc665630fb.png

江口镇秦岭山珍物流园区的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包装食品(李亮 摄)

乡村振兴的画卷,不止于产业。在火烧店镇,中西沟村的“秦岭晒秋”铺陈丰收图景;望星台村的星空主题街区绘就艺术与乡村静美交融。“全镇32家民宿中,11家推出了非遗体验。”火烧店镇镇长邵毅介绍,游客既能赏景,更能触摸乡土文化温度。

517dc2bd951ce09df04c85564d53d9be.png

望星台村星空主题街区(李亮 摄)

更关键的是,留坝通过培训村民担任民宿管家,让“家门口就业”从愿景变现实。溪谷九渡·田也民宿主理人孟丽莎说:“民宿由村民旧宅改造,12间客房年入住率达65%,既盘活闲置资产,又让乡亲们端稳‘旅游饭碗’。”

76b0a4e9e98a2d1866ebfda4d0956689.png

游客可以在民宿里体验磨豆腐(李亮 摄)

目前,留坝已发展民宿186家,培育管家727人,带动5000余人就业。正如网络名人“张一恒”所言:“留坝民宿不只是住宿,更是展示乡村美学的‘立体书’,非遗与民宿的碰撞,让振兴有了文化温度。”

星火燎原:三秦大地铺展振兴百景图

留坝的实践,是陕西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85eed408919d26d4898ce22e5eaba0eb.png

留坝老街

在三秦大地上,各地正以不同路径探索振兴密码:延安安塞南沟村凭苹果产业入选中央农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典型案例2025》;铜川耀州马咀村以“四点发力”打造人才振兴高地;商洛柞水朱家湾村用“生态卫士”实践印证“两山”理念……陕西的案例为不同资源禀赋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5e65a3c8a9cee3020c7ebb46e062766b.png

各种各样的农特产品(李亮 摄)

振兴之路,政策护航是关键。陕西优化覆盖全体农户的监测帮扶体系,提升防返贫精准度;分类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特色劳务品牌;推动政策与市场衔接,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建设加工园;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工程,升级批发市场,建设产地冷链设施;健全经营主体与农户增收挂钩机制,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2e0202373e96392181547e6fa3e9e0db.png

工作人员为采风团记者介绍留坝的中药材分布(李亮 摄)

调研采访活动的脚步虽已停下,但留坝的故事仍在续写。“留坝实践”不仅为秦巴山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样本,更成为观察中国乡村振兴的一扇窗。

1c8a09bce22058440bf7a629445c828f.png

留坝县江口镇梭罗村(李亮 摄)

在这里,守护绿水青山不是终点,而是通往共同富裕的起点;生态优势不是枷锁,而是打开发展新局的钥匙。随着更多“留坝经验”在三秦大地生根发芽,中国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愈发壮丽。

起点新闻记者 陈嘉欣 刘望 杜鹏

审核 贾存真 李卓然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