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赋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陕西拟出台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
来源:西部网 2025-07-28 23:16
7月28日,《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托,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利就《条例(草案)》作了说明。
近年来,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取得明显成效,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形成了一些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予以固化。同时,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仍存在工作体系不健全、投入和保障不足、学术精品较少、缺乏领军人才、学科建设布局不完善等问题,亟待通过立法解决。
“制定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法规,对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十分必要。”王建利表示。
据介绍,《条例(草案)》不分章节,共32条4013字,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讲政治。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性要求,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始终。二是固成果。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经验做法固化为法律制度。三是显特色。立足陕西实际,彰显陕西特色,提出具有陕西担当的制度设计。
《条例(草案)》突出“发展”和“促进”,全文共使用“发展”31处,“促进”14处。“发展”,不仅指工作层面的变化,更多指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促进”则是通过人财物等的投入与权利的保障,实现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双轮驱动。
《条例(草案)》明确从陕西所具有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陕西历史文化渊源、陕西特色专题三个方面加强研究,形成具有陕西担当的原创性、标志性研究成果。
由于陕西省未出台社科普及相关法规,因此《条例(草案)》专门用3条篇幅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内容、形式、平台、保障措施、考核机制等内容。
《条例(草案)》还提出,要优化项目经费管理体系,加强学术评价和诚信建设,每年开展社科优秀成果及个人评奖活动,创新社科人才工作,争取全社会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明确对违反学术诚信和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要求,提升法治严肃性和约束性。
起点新闻记者:李卓然
审核:康乐群 张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