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陕西丨“点石成土”新技术正在榆林进行中间试验

来源:西部网 2025-07-11 20:25

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7月7日,陕西省启动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活动,组织中央驻陕媒体和省市媒体,聚焦各地在提振消费、科技创新、扩大开放、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和经验启示,以实地走访、深度调研等形式,探寻新时代陕西发展的内生动力,解码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即日起,起点新闻·西部网推出“万千气象看陕西”系列报道,以融合报道方式全面展示“十四五”时期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

榆林市每年约有5000余万吨煤矸石需要处置,以往煤矸石都以填埋、发电、矿山井下充填、建筑业制砖等方式进行处理,然而,由于投资规模庞大、成本高昂、能耗较高且可能伴随二次污染,以及产品市场容量有限、存在技术瓶颈等因素,煤矸石的消耗量相对较低,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煤矸石存放量的处理需求。7月11日,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万千气象看陕西”主题采访团来到了榆林市,在这里发现了一项“点煤矸石成生态土壤”的新科技。

榆林中科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通过成果转化合作,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煤矸石智能分选-微生物降解耦合全量利用新技术”在榆林市榆阳区落地,并共同组建了陕西省万吨级碳基固废资源化利用中试基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并建成万吨级煤矸石基生态功能土中试示范项目,2025年6月投入运营。

该项目是国内首套规范化、标准化万吨级煤矸石基生态土中试生产线。该项目以煤矸石为主要原料,通过可控分选分质处理、有机污染物降解、重金属脱毒处理,精准转化为生态功能土、硬质建筑骨料以及低热值煤三类产品。

主要产品生态功能土具有提供养分和肥力的功效,能够替代客土并优于客土,可改善土壤结构,提升保水、保肥的功能、涵养基质、平衡养分、丰富微生物菌群,优化土壤微环境、有效提升土地地力,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修复新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土壤改良、防沙治沙、损毁土地修复以及其他生态修复领域;再生硬质骨料产品为可替代砂石粗骨料,在交通、市政及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作为建材原材料进行利用;低阶煤产品可应用于火力发电、煤基燃料等领域。

项目已与8家产废单位和利废单位达成产业化项目合作意向,覆盖榆林市榆阳区、神木市、府谷县、子洲县、横山县,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等区域。目前这些产业化项目落地建成后,预计可消纳煤基固废煤矸石及粉煤灰达3000万吨/年,按每吨60元,产值可达10亿元/年,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起点新闻记者 王靖升 刘望

审核 康乐群 李卓然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