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女儿行|陕西渭南市临渭区蒲阳村:千年古村传家训 文明新风润乡野

来源:西部网 2025-05-15 18:27

风吹田野,麦浪初起。 5月14日,由陕西省妇联、陕西省委文明办主办的“黄河女儿行—访最美 传家风 共筑家国情”主题采访调研活动走进了渭南市蔺店镇的蒲阳村。这个曾是古时屯兵之地的村落,如今是远近驰名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eec00255037505f0532ca9b2e58c92d7.png

村中的道路整洁明净,处处洋溢着淳朴的乡情,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两旁的照片墙见证了家风家训与民俗文化的交融。“一家一家训,一家一故事。蒲阳村的核心特色是‘家家户户都有家训’。”蒲阳村党支部书记周文科介绍。蒲阳村不仅深植民俗文化的根基,还积极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实施网格化治理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设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治理。

618b11651d09cffe6ac63489f91d19e5.png

1cb5d48197c19dae46e2e29324b17abb.png

步入这座村的蒲阳古城民俗博物馆,一件件古物、一组组旧影、一帧帧文化墙,详尽地记录了关中地区的民俗传承,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传承民族传统美德、强调良好家风家训的角度出发,建成了占地150平方米的蒲阳古城民俗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从古至今、由远及近名人的家风家训。这些镌刻在门楣、题写在影壁、悬挂在厅堂的家训,正是蒲阳村“万条家训进万家”工程的生动写照。村民们将祖辈口耳相传的治家格言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物载体,让“以孝治家、以勤兴家、以廉守家”的智慧在砖瓦间流转,在烟火中传承。

250102349cebbe0e3a5d16be72434dd4.png

e93bf95a6c898a00b8776514ae577c7f.png

在这里,探索开展了功德银行、垃圾兑换银行、好人好事、尊老爱幼榜单、科技致富带头人等相关活动,全面展现了蒲阳村近年来的家风文明建设成果。

“我们通过展示蒲阳古城的历史底蕴,让年轻人记住根脉;通过农耕民俗,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红色文化,强化家国情怀,再以家训文化凝聚向善力量。”周文科说。

7a3d1bdc218535c258e7884fe36d2417.png

“我是一名老党员,我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我将持续为村集体贡献力量,服务群众,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好家风家训精神。”李福来是一位退役军人,也是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役后,他始终保持着“离岗不离心”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村级事务,无论是政策宣讲、矛盾调解,还是环境整治,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以前村里常有矛盾,现在大家比的是谁家更和睦、谁更热心公益。”通过家训文化的浸润,蒲阳村矛盾纠纷大幅减少,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7c30bcc7db4711ea592087f8d66f9487.png

李福来的妻子靳仙芳,是丈夫的贤内助,也是村里的热心人。她常年投身村级公益活动,从关爱留守儿童到参与文艺活动,无处不展现着女性的温柔与力量。“家风的传承,最重要的是和谐与团结。我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的爱人,我也非常注重下一代的品德教育,让我的孩子们踏实做人、勤奋做事、尊老爱幼、和睦互助,将美好的家风家教传承下去。”这对夫妻相濡以沫,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成为蒲阳村文明家风的生动体现。

蒲阳村的实践印证了“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乡村兴”的道理。在这里,家训不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绘就了一幅“内外皆美”的新图景。据悉,蒲阳村每年举办春节送对联、纪念妇女节、蒲阳农耕文化梨花节等系列活动,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庭院”等评选,已累计举办实践活动2000余场。

(记者 杨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