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把握新机遇 创造新业绩 添彩新预期
来源:西部网 2024-12-24 12:28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全国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方向。同时,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分别从国内需求(消费、投资)、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防范化解重点流域风险、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发展、绿色转型、民生保障和改善等内容予以确定。从宏观上既明确方向和任务,又指明了路径和方法。既说明了干什么,又指明了怎么干,提出“干”的标准和目标。会议内容干货满满、实实在在。这些内容、政策措施和方向将对陕西及各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突出了一个“干”字,特别是在当前外部压力加大多变,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只有“干”才能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实现和完成预期既定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81.07亿元,增加到2023年33786.07亿元,经济总量、基数、规模不同往日。GDP增速从1978年11%,上升到2010年13.9%的峰值,同时从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进程转换,2023年GDP增速4.3%,向“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方向推进。产业结构中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从1978年30.4:52:17.6,发展到2023年7.8:47.6:44.6,2024年前三季度产业结构为5:48.4:46.6。产业结构的变化,充分说明陕西经济经过40多年来发展,经济结构、布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并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中发生内生性动能转化,同时对前期的投资和招商引资的定位与成效给予充分隐性描述。
从经济发展的区域区位及体系、格局构建观察,第二、三产业发展优于第一产业;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优于县区;城市优于乡村;各类园区/开发区(工业、农业、高新技术、物流、港务、保税等园区、开发区)行政性逻辑差异明显;一、二、三次产业区位性投资与发展及城乡差异鲜明,地域特色突出;资源禀赋利用与开发优势鲜明;行政区划内市县区乡镇发展差异较大,同时为未来区位经济的发展提供协调与平衡性空间和难得的机遇。这种区位空间,很显然来自于县域、乡村振兴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区位。这是陕西经济发展的基本现象和运行状态。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压力,面对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给出一副“好药方”,释放了积极的发展信号,接下来就是一个“干”字。
一、宏观经济政策积极向好。
一是倾其财力谋发展,增后劲。从赤字率、国债、地方专项债、资金使用结构及趋向给予明确。同时,要求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来推动发展。就是把有限的经费用在经济全面发展的刀刃上。这既是陕西推进和深化“三个年”以及“四个经济”重要机遇,更是推进陕西“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见效的依据和保障。对于优化陕西地方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具有可操作的现实意义。同时,为持续改善民生,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增强了信心和动力。陕西可以借此机会加大对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项目,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
二是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从“稳健”向“适度宽松”转换,进一步推进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规模,同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陕西的企业将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
二、持续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
一是持续实施和深化“两新”政策,强化政策兑现成效和效率,重点推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买需要钱,钱从何来?会议提出提高退休人员养老基金、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措施。从解决居民后顾之忧做加减法。现实中消费是需要付现的,这就需要增加居民消费所需现金收入(含数字货币或互联网支付券等)。从目前收入现状观察,收入来源主要从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获得。目前经济背景下就业与收入问题依然存在,在工资性收入收缩情况下,需要扩大自主性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来平衡和弥补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收支差。容许和包容居民住户合法开展多元化多样性自主商务活动(做生意),以改善居民现金收入现状成为居民的期待和短期发展方向。
二是以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为发展方向,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改善内生动力的增量和保有量。要持续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深化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要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或改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鼓励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生物工程、量子工程、商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民用机器人等,向材料、中间产品、电子元件、传感系统、整件或部件生产与服务等方向发展;依托“秦创原”,持续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等产业园区的深化性建设,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同时鼓励和重视市县级产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把具有区位特点和产业适配度较高的战略性、未来化产业向市县区倾斜。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把丰富的科研资源,转化成科研资本和生产力,以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
三、 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持续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欧班列、欧亚大陆桥等,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开放,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充分利用自贸区、港务区、保税区等开放区,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入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对接国家对外开放区域及内容,跟进和实施陕西“出海”战略。如旅游单边免签、人文交流合作等。西安旅游是陕西的支柱、亮点、牵引和导向,如何推进陕西旅游各地区区位开花,潜力巨大有待挖掘和深化。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如何积极参与和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对外贸易水平,需要运行评估和总结深化,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同时,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特别是在产业、交通、能源、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统筹协调好西部大开发、关天一体化、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黄河金三角、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交叉衔接,以及陕北、陕南、关中三大区域产业协调,重点向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方向拓展倾斜。由于受制于城市规模的边界或临界,主要受人口和产业布局格局或框架限制,要以县(市、区)为单元,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搞好内域“开放与合作”。
四、稳定房地产业。优化住房结构,做好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集体建房、二手房、原企业自建房等供需结构性和时限调节,深化和适度推进保障性住房范围改革,做好现有城镇居民(含进城农民工、农村居民、非本地户籍转移居民、人才引进、过渡性教职、企事业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在陕一年以上经商者等)住房调剂与改善,特别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老城区更新,适度推进住房政策性改革(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尽快释放房地产存量,压缩空置率,激活增量。重点关注和突出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关怀和扶持,以及对房地产行业的隐性贡献,加快推进房地产行业运行机制改革和创新,切实化解和消化供需矛盾。
(作者:郭秦川,系陕西省统计局二级调研员。文章数据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