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加快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步伐 让农村群众吃上好水
来源:西部网 2024-08-23 10:19
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村里的水要和县城里的水相互看齐了。今年5月份,陕西省水利厅出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方案, 这标志着陕西的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
陇县的乡村应急供水
让农村群众也吃上好水 统一服务成为必然
目前,陕西省共有农村供水工程6.08万处,服务人口2714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5%,基本保障了广大群众用水安全。然而,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小散工程占比大,有些依靠村集体或者群众自行管理,专业化运营程度低,供水还不稳定。
此前,有部分网友通过西部网民生热线表达了用水期待。记者梳理发现,网友对供水的期望主要集中在3部分:一是水质安全卫生;二是希望水压、水量能够得到保证;三是希望交水费、漏水抢修等服务能够得到保障。
“以前咱们讲的是有水吃,现在咱们是要让群众吃上好水。”陕西省城乡供水安全中心主任伊阳波介绍。为解决上述问题,今年3月,陕西省用案例清单的形式,将11个区县典型经验做法推送各地学习借鉴。今年5月份,陕西省水利厅出台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供水服务水平。
农村供水设施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到了一定程度,实施统一服务也就成了必然,陕西省城乡供水安全中心副主任庞秀明说:“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咱们的目标是农村饮水要安全;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咱们的目标是农村饮水要有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咱们通过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来实现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立足全省农村供水实际 陕西已形成多个成熟案例
“此前,陕西也一直在推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有‘县域公司化统管’的商洛市柞水县,有‘县域总站式统管’的安康市汉滨区,也有‘县域国有民营兼管’的安康市汉阴县,还有‘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具体工程管护形式的宝鸡市陇县。”陕西省城乡供水安全中心管理科科长朱会中说。
柞水县共有农村供水工程455处,该县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为目标,实行县、镇、村三级行政负责制和城乡供水公司+基层供水站+村组“三级管理”,统一供水管理制度和服务规范,为群众提供报修、报装和用水“一站式”服务,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流域供水规模化、工程建管专业化、运行管理智慧化”,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障率全面达标。
吴起县有供水工程950处,该县成立农村供水专管机构,集中供水工程采取“公司专管+镇村协管”模式,对9处乡镇驻地集中供水工程,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思路,与省水务集团深度合作,提供建管一条龙服务;乡镇驻地外的单村供水工程,由乡镇成立供水保障办公室、村委会成立供水协会,推选责任心强的村民担任管水员进行管理。
陇县有农村供水工程376处,探索政府购买供水服务,由宝鸡众惠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托管运营,打造了物联网+智慧水务的村镇水厂,实现了专业化运营、信息化管理、智慧化服务,全面提升了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守住了农村饮水安全的底线。
朱会中说,这些案例立足全省农村供水实际,总结近年改革发展实践,涵盖面广、经验做法趋于成熟、群众用水满意度较高,基本囊括了关中、陕南、陕北三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地域适应性和典型示范引领效用。
目标:2025年底前 全省所有县区农村供水基本实现县域统管
“现在,咱们的农村供水目标更加明确。”伊阳波说,本次出台的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方案按照“政府监管、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总体思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立和引进专业化供水企业,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供水统一管理。
为加快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推进步伐,陕西明确县域统管重点任务,建立统管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财政、金融、用电、用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对实施县域统管的县(市、区),通过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水库移民扶持基金、供水工程维养经费等予以倾斜支持。
在具体工作中,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程度高的县区,可依托县自来水公司或城市自来水厂、城乡供水公司、水务公司等,实现县域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工程数量较多、规模化程度偏低或者管理主体多元、权属结构较为复杂的县区,由水利部门建立统一的管护制度、服务标准和管理考核,依托农村供水公司、供水总站等,承担县域或片区(流域)农村供水工程管护,也可通过投建管一体化模式实现县域统管;人口居住分散、密度小,以水窖或分散工程为主的地区,可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或新兴经济体实现统管,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到2025年底前,陕西省所有县区农村供水基本实现县域统管,农户享受优质供水服务,同一供水区域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