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丙肝为什么被叫“隐匿的杀手”?如何筛查诊断?
来源:西部网 2024-07-28 08:29
编者按: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为进一步提升全民防治意识,最大限度遏制新发感染,有效发现和治疗现有患者,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陕西省疾控局联合西部网推出系列科普报道。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实习生 贺霞)“日常生活中的拥抱、打喷嚏、咳嗽、共用餐具和水杯等行为,只要无皮肤黏膜破损和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都不会感染丙肝。”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何英利说,丙肝和乙肝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成熟的疫苗去预防感染,它的发现实际上是非常难的。
记者了解到,丙肝是丙型肝炎的简称,是由丙肝病毒(HCV)侵入人体后,导致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丙肝慢性化率高达60%-80%,15%-20%的慢性丙肝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何英利说,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最常见发生于静脉药瘾者(通过静脉注射毒品进行吸毒行为的人)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时,主要通过输血、纹身、拔牙、无保护的性行为等途径传播。“丙肝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起病隐匿,因而被称为‘隐匿的杀手’。在肝炎阶段无明显症状,常规体检没有明显异常,偶尔有间歇性转氨酶或者胆红素升高。”
那丙肝应如何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何英利说,建议存在以下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尽快进行筛查: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1993年前)有过输血或献血经历者;曾使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或针头者;在不正规场所接受过口腔治疗、美容、纹身、打耳洞者;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性伴侣及家庭成员;有破损皮肤、黏膜被丙肝患者伤口的血、血迹、棉球或其他用具等污染者;不明原因转氨酶升高者;有静脉药瘾史者;有不安全性行为史者。
何英利提醒,如果近期有丙肝病毒暴露的可能,查了一次丙肝抗体阴性,别以为万事大吉,因为HCV RNA是感染后最早(感染后1-3周)能检测出的指标,HCV抗原检出稍晚于HCV RNA,而HCV抗体直到2-3个月才能被检出。“也就是说,暴露于HCV后,约8-12周的时间只能检出HCV RNA或HCV抗原,此时HCV抗体为阴性,称为HCV抗体检测的‘窗口期’。这种情况下,首先选择HCV RNA检测来诊断是否感染上丙肝病毒。”
“如今,丙肝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被治愈的疾病了。”何英利说,丙型肝炎可通过检测抗体、核酸进行诊断;诊断为丙型肝炎后,还需要进行肝功、肝脏形态、肝脏肿瘤等相关检查。“丙型肝炎可以治愈,但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治愈丙肝后仍需要监测肝癌。”